吳薄得意道:“是一頭老熊皮,在室韋一個偏遠部落用十斤茶餅換來的,五十年前的老貨,這玩意拿到長安能賣大價錢。”
王積善想起了統領叮囑過自己之事,讓他注意收購一張上好熊皮,王妃一直在尋找,據說王妃父親身體不太好。
王積善心中一熱,這塊熊皮必須拿下。
眾人把貨物搬進店鋪,堆放在墻邊,一名伙計幫忙去喂騾子。
王積善給吳薄倒了一杯熱茶,問道:“聽說渤海國和契丹人開戰,你遇到了嗎?”
“怎么沒有遇到,差點撞上渤海國的敗兵,幸虧我反應快,趕緊躲進樹林,要不然小命和貨物都沒了。”
“渤海國敗了?”王積善問道。
“你以為呢?靺鞨人打仗不行,沒有契丹人兇悍,而且渤海國派的軍隊也不多,我看也就幾百人,契丹追兵有上千人,談不上大規模交戰,可能是快要入冬緣故。”
王積善贊同最后一句話,遼東入冬比長安早,一般十月底十一月初就開始下雪,現在已經是十月初了,這個時候都不會再爆發大規模戰爭。
“老吳,你那張熊皮打算怎么賣?”王積善瞥了一眼大包裹問道。
“你真的想要?”
王積善點點頭,“我有個親戚,家里比較有錢,他父親身體不好,冬天很難熬,一直想買張老熊皮,這不正好遇到了嗎?”
吳薄低頭沉吟片刻道:“你也知道一般熊皮好找,但老熊皮很稀罕,尤其鞣制了幾十年,更是可遇不可求,看在我們一直合作的份上,我可以賣給你,但價格不能少,一口價,五百兩銀子。”
這個價格貴嗎?一點不貴,如果拿到長安去售賣,就算五千兩銀子也未必買得到。
但在遼東,這個價格就已經是天價了,所以真正賺大錢的,永遠都是二道販子,利用信息不對稱來牟取暴利。
王積善嘆了口氣道:“這個價格雖然貴了一點,但畢竟是可遇不可求的寶貝,這張熊皮我拿下了。”
“你不先看看貨?”
“不用看了,我心里有數。”
王積善讓伙計把沉重的一大包熊皮搬進里屋,取出五十兩黃金遞給他,“這是五十兩黃金,你自己收好了。”
吳薄掂了掂沉甸甸的五十兩黃金,小心翼翼將它們放進一只皮囊中,他喝口茶又笑道:“趕緊把別的藥材算算價,我已經急不可耐要去窩窯子了。”
窩窯子是他們這邊土話,意思就是在妓院里呆一個冬天,基本上每個藥商在妓院里都有自己的相好,他們春夏秋在各地收貨,冬天則呆在相好那里,幾年回一趟家,拿回去一大筆錢給妻兒父母。
但最后他們能回家養老的都是少數,大部分人都命喪遼東,所以他們把生死看得很淡,有錢就花,出手十分闊綽,絕不虧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