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炎:“呃……看來還是沒前途。”
常一笑:“除非用在地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代替電力傳輸。用管道傳輸氫氣,損耗要比高壓輸電更小,甚至小一倍。”
徐炎:“管道建設……并不容易,貴。”
常一笑:“對,要不,用氫氣球來運送氫氣吧,谷歌的氣球不是號稱可以調整高度主動尋找風向,實現全球飛行嗎?運費又不用花錢,跨越太平洋送氫氣都不要錢,說不定能有意想不到的盈利空間。”
徐炎大笑:“這……太可笑了。”
常一笑:“用大船來送天然氣都不可笑,包郵的氣球送氫氣,怎么就可笑了呢?”
徐炎:“但愿老天爺吹風吹的方向正確,否則的話,氫氣都漏光了!”
常一笑:“這個沒問題,谷歌經常吹噓,自己的氣球在天上飄了100多天,你看,100多天都沒漏光,想必幾天之內的漏氣是可以接受的。我為什么會提出這個呢?因為有兩種模式可以解決能源問題,一種是簡單——制造最便宜的產品,比化石燃料還便宜,一種是復雜——用高超無與倫比的智能來獲得超常的優勢。
比如信天翁,可以鎖定翅膀,穿梭在海平面十米左右風速差的地方,每一次通過風速差,都獲得速度或者高度,擁有無限的續航能力,不需要花費自己的能量,常常飛行幾千公里覓食。這是極其復雜的進化算法的成就。谷歌發明的這個能夠追風的巡航模式,恰恰符合超級復雜能源利用模式,值得探討。”
徐炎:“我覺得沒人能做成功,但是你來做,可能成功,超級復雜的東西需要超級復雜的腦子。”
常一笑:“我對成本做了一個初步的估算,只要氣球的成本在一美元一立方米,就可以秒殺液化天然氣運載船。這很難嗎?恐怕并不難,氣球做成雙層都可以,中間搞一個傳感器,監測漏氣情況,很少可能會兩層一起破裂的。每15個氣球組合成一個飛行單元,可以運送一萬五千立方米,可以供100個人用1年,因為中國的天然氣平均消耗量是150立方米。”
徐炎很是疑惑:“真的可以?”
常一笑:“可以。不過,我自己不想做,好麻煩,畢竟是正經事兒,我不想做正經事。萬一成功了,豈不是一夜成名?人怕出名豬怕壯,我才不干呢。”
徐炎有點不好意思:“……我不怕壯,呸呸!我不怕出名。”
常一笑:“你……同新社還能干正經事兒?”
徐炎不開心:“你也太小看我們同新社了,我們能文能武,能黑能白。”
他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想著,一萬五千立方米的氫氣,那得多大的升力啊!如果真的能追風全球航行,豈不是可以夾帶一些私貨隨便穿過邊境?
他以為常一笑現在還想不到,不過,常一笑早就想到這個妙處了,他根本不在乎,甚至自己也想塞點私貨。擁有運送私貨的渠道是一門了不起的生意,和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