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寫完,大家10分鐘之后再看,我還要從頭看一遍改下錯別字精修一下)
聽到魏君說儒家弟子“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王尚書終于不能保持沉默了。
這個評價有點傷人。
“魏大人,以偏概全了,這背后的水很深。也是老夫的問題,老夫推舉的這些人選不對。”王尚書搖頭道。
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乍聽上去好像是在夸人,畢竟字面意思像是以死報國。
可實際上,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儒生們平時不干實事,一天到晚談論心性之類的東西,結果大難臨頭只能用以死報國的方式向君王效忠。
很明顯,這句話是在諷刺這種行為。
死亡如果是逃避,而不是英勇的戰死,那這樣的死亡便不值得贊嘆。
王尚書把這樣的弟子奉為儒家上品,自然也不值得稱贊。
所以魏君方有這種評價。
不過說完之后,魏君也覺得有點不對。
“儒家確實不應該盡是這些人,畢竟儒家當年也是把墨家趕出去的,勝利者理應實力更強才對。”魏君皺眉道:“再說儒生們能文能武,不可能不出人才。俗話說的好,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儒生就是有文化的流氓,怎么可能盡是這些玩意?王尚書,你這給我看的都是什么東西?你是儒家的臥底吧?”
王尚書:“……”
雖然魏君說話很不客氣,但他其實沒有生氣。
畢竟都是大儒了,好賴話還是聽的出來的。
魏君這話就是太直接了點,不夠委婉,但其實還真沒有在貶低儒家。
流氓有文化這種比喻,到了大儒這個境界,也不是不能接受,甚至很多大儒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
這個世界的儒家畢竟講究物理服人。
周芬芳也是儒家培養出來的。
這種道理他們懂。
而且在知行合一的做。
王尚書苦笑道:“魏大人,你的意思我懂,但儒家最近的思想出了問題,說起來也是被逼的。”
“什么意思?”
“儒家當然有人才,百家爭鳴,儒家最后勝出,以一家之力同王朝一起抗衡修真者聯盟,可以說百家當中,我儒家是人才最多的,沒有之一。”王尚書驕傲道。
魏君點了點頭。
勝利者理所當然應該是最強的。
別管他們用了什么手段才贏,結果才是最客觀的現實。
魏君不會用他以為就去代替客觀的結果。
“但是一場衛國戰爭,把我們儒家的人才給打斷層了。”王尚書驕傲過后,便是苦澀。
“魏大人,白大人,你們無法想象,儒家在衛國戰爭中到底遭受了多大的損失。”
白傾心瞇了瞇眼睛,心中一動,隱約有了點猜測。
魏君也看向了陳萬里,表情有些異樣。
“王尚書,你別告訴我儒家能打的都被陳先生給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