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人真的是氣死人。
他們用盡一生都沒有能夠達到的目標,有些人輕輕松松就達到了。
這讓他們連嫉妒的心思都生不起來。
屬實是差距大到了一定地步,已經超脫可以嫉妒的層次了。
伏文宣無奈道:“魏君你是天才,妖孽,我們和你比起來差遠了。對你來說輕而易舉的事情,對于我們來說卻難如登天。不過好在你把機緣讓給了我們,讓我們也有了一窺半圣的機會。只是可惜,相比起我們,你的前途更加重要啊。”
“伏兄說的對,魏君,你對我等的確有再造之恩。但是我等加起來,也不及你的萬一。你成半圣,比我們所有人都更重要。”
“是極是極,魏君,你太沖動了。等你成圣之后再行教化之功,才可以事半功倍。”
“為人當有取舍,對儒家來說,你變強比任何事情都更加重要。”
……
魏君:“你們就不用替我操心了,我變強就和吃飯喝水一樣簡單。”
大儒們:“……”
想到魏君的進步速度,他們發現好像無法反駁。
“再說若我晉升半圣的代價是儒家大半的氣運,那我還不如不要。”魏君道:“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個人身上,本來就是不對的。不要輕易放棄一個人,歷史終究是由所有人一起創造的。儒家的未來,也不取決于我,而是取決于在座各位每一個人”
這就是典型的唯物史觀了。
不過在這個世界,持有英雄史觀的人占大多數。
他們并不認同魏君的這個觀點。
但是魏君是為了他們好,他們是知道的。
所以大儒們只能再次向魏君行一個大禮。
魏君沒給他們繼續道謝的機會。
要是讓這群大儒繼續謝下去,魏君很擔心自己能把人情收到天荒地老。
他可不在乎人情,魏君只想死。
所以魏君選擇了撤退。
撤退的時候,把周芬芳帶上了。
“大家都散了吧,不用一直想著感謝我,該干嘛的干嘛去。把自己的一身所學用在濟世安民上,魏某這里很安全,不需要你們操心。”
魏君臨走的時候留了一句話,讓大儒們更加感動。
看著魏君和周芬芳離開的身影,伏文宣感慨道:“按照典籍記載,當初圣人在世的時候,三千弟子都是大儒。我看到這段記載的時候就有些不相信,圣人就算再德高望重,又如何能夠讓三千大儒團結在一起?可今天看到魏君的言行,老夫信了。”
“我倒是認為魏君比圣人更值得敬佩,圣人當年以理服人的時候,依靠拳頭的次數還是很多的。可魏君以理服人,卻是真正的以理服人,在座各位有誰是被魏君打服的嗎?”
“諸位,魏君自認和我們一樣,認為儒家的未來在我們所有人的手中,但我們自己卻不能妄自尊大。須知我們加起來,也沒有魏君對于儒家的提升來的大。魏君看重我們,我們也要誓死保護魏君的安全才是。”
“文康兄說的極是,我們一定要保護好魏君的安全,而且要全力幫助魏君提升在儒家內部的地位。魏君絕對是儒家的未來,絕對是。”
“海王前輩一直和大乾皇室有聯系,想要對魏君不利,我們要幫魏君把這個麻煩解決掉才是。”
“有理,大乾是魏君的后盾,我們要給魏君打造一個堅實的后盾。說不得,這次要硬碰一下帝黨了。”
……
魏君不知道這群儒家的大儒已經想著幫他硬撼帝黨了。
他此時正在給周芬芳介紹魔君。
“老師,這是我機緣巧合收養的一只流浪貓,有些神異,身上也有頑疾,您給瞧瞧吧。”
周芬芳沒有拒絕,直接把魔君抱了過來仔細檢查。
作為前天下第一名醫,周芬芳的醫術是毋庸置疑的。
不過只是觀察的話,周芬芳還真沒看出魔君有什么毛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