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王海復出,直接和乾帝談妥了合作,意味著帝黨會增加一大截實力。
而且儒家的核心力量也會全部站在乾帝那一邊,盡管儒家內部也有人支持魏君,但是和王海掌握的實力相比較,陸總管還是傾向于相信王海手中掌握的力量更強。
對于志在消滅帝黨,建立一個全新國家和體制的陸總管來說,王海自然是一個大敵。
況且王海本身的實力還那么強。
不過謹慎過后,陸總管便是慶幸。
幸好,乾帝這波是讓自己負責清除魏黨。
如果換成別人,說不定就真的成了。
好在是自己。
監察司內百官的資料都很詳實,陸總管如果想讓誰落馬,是很簡單的事情。
正好借助這次機會,把僅存的那些帝黨全部換掉。
連理由乾帝都給他找好了。
本來他還頭疼要怎么把這些人弄下去呢。
現在正好順水推舟將計就計。
至于王海帶來的這批人,就只能徐徐圖之了。
現在先給乾帝打了個預防針,乾帝也同意了如果儒家這批人不能干的話就可以換掉。
陸總管想到這里,盡管內心很嚴肅,不過嘴上還是浮現出一抹笑容來。
乾帝還是太年輕,而且隱居幕后修道的時間比在前臺當皇帝的時間更長。
乾帝不明白一件事:一個臣子能不能干,不是由他本身的能力決定的,而是由上官決定的。
上官說你不能干,你能干也必須不能干。
乾帝高高在上,能知道什么?
下面的官員能干不能干,還不就是他的一句話。
把這個權力掌握在手中,正好借助乾帝的皇權,悄悄的剪除帝黨的羽翼。
這自然是一個很考驗操作能力的事情,但陸總管常年奮戰在一線,他的微操能力很強,比運輸大隊長強多了。
此時乾帝看了一眼陸總管,忽然微微皺了皺眉。
對于陸謙的辦事能力和忠心,他都是放心的。
不過和王海比起來,乾帝感覺陸謙的力量可能還是太小了。
儒家隱藏起來的實力,乾帝一直認為是很強的,而且王海的個人實力也超強。
王海和他合作,肯定也是為了儒家的發展。可是儒家的利益和大乾的利益并不是一體化,他更信任的還是陸謙,而不是王海。
所以乾帝又對陸謙道:“陸謙,王老屬于方外之人,不方便直接插手大乾的政務,所以這件事情明面上要由你負責,你一定要好好做,但是不要把姿態弄的太明顯。朕希望這件事情是潛移默化做成的,你明白朕的意思嗎?”
陸謙明白。
乾帝這是又想當那啥又想要牌坊。
想和儒家合作。
還不想讓儒家做大。
這想法很皇族。
和當年先帝的考慮也差不多。
又想讓儒家為自己服務,又不想讓儒家一家獨大,還想要一個好名聲。
哪有這么好的事情?
不過先帝當年倒是真做成了。
可是乾帝嘛……段位和先帝比起來還是有點差。
陸謙沒有立即答應乾帝這個要求,因為這個要求確實有點難辦,不是一個監察司提督應該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