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一個謙虛的人。
當年若真的有把握澄清玉宇,帶領大乾逆天改命,那他不會讓皇位的。
直接我行我上便是了。
但他沒有把握。
所以鎮西王選擇退一步。
至少,作為一個武將,死在戰場上,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國家,對得起百姓。
薛將軍聽出了鎮西王的認真,確認了鎮西王并非在作秀,而是真的在和她交心。
于是薛將軍再次向鎮西王行了一禮。
“敬王爺。”
這一禮,鎮西王受了。
……
一天后。
薛將軍在《破曉》報上復盤了整個西海岸前線大捷。
并且按照鎮西王的囑托,并沒有過于強調鎮西王個人,而且把功勞分攤給所有參戰的人。
包括戰前與戰后。
薛將軍的這篇文章,在大乾國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很多大乾國人第一次意識到,原來一場大捷的背后,會有那么多默默奉獻的人。
原來所有的勝利背后,都從來沒有理所當然。
原來,在后方依舊歌舞升平的時候,前線從很多年前開始,很多人就已經在負重前行了。
一場大捷,大乾國人振奮。
同時發人深省。
而盡管薛將軍已經盡可能把功勞分給所有參戰的人,鎮西王的聲望也難以避免的如日中天。
《破曉》報館。
魏君看完薛將軍的文章,直接請薛將軍喝了一頓酒。
“這篇文章寫的真好,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也是由英雄創造的。不過英雄本身也是人民群眾的一份子,不沖突。鎮西王是英雄,薛將軍你是英雄,那些默默奉獻的人也是英雄。薛將軍你讓天下人都明白了這個道理,我敬你一杯。”
薛將軍和魏君碰了碰杯,然后笑著道:“魏大人,我沒有這么高的境界,是鎮西王提醒我的。不瞞你說,其實到現在我依舊認為,此戰鎮西王功勞最大。”
這畢竟還是封建帝制的古代,英雄史觀比唯物史觀更有市場,不奇怪。
魏君點了點頭,道:“這樣想也沒毛病,不過鎮西王以現在的身份地位,依舊能夠反躬自省,的確很了不起,已經有我的些許風范了。”
天帝成道之后,多次復盤了自己的成道之旅,然后每一次復盤都能嚇出一身的冷汗。
若非道祖有意培養,多次給他機會,他斷然不會屢屢絕處逢生。
若非那么多小伙伴志同道合,向死而生,很多機會即便擺在面前,他也依舊抓不住。
天帝每次復盤都會感覺,再讓他重來一次,他估計都很難逆襲。
到了高位之后,仍舊能夠保持這樣的謙卑之心,其實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
不過天帝能這樣了不起正常。
鎮西王居然也能這樣謙卑,魏君就真覺得他有點了不起了。
魏君這種自吹式的夸人方式,給薛將軍直接整不會了。
“魏大人你真的是……不謙虛啊。”薛將軍艱難道。
魏君笑了笑。
謙虛做什么?
他只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