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義少時家貧,以幫人趕車為生,及長習長短拳技并周游各地。中年師從形意拳名家劉奇蘭學藝,后至京與程廷華等為友,并兼從董海川習八卦掌,其八卦掌技藝多為程廷華所授。曾任兩江總督督標把總,后至保定開設萬通鏢局,兼收徒授藝。
一九零零年,李先生以五十三歲之齡,毅然投身義和團,手持單刀上陣,奮起抗擊外敵,一時間,“單刀李“之名不脛而走。晚年棄鏢行,專志授徒。
宣統三年,與葉云表在津創辦中華武士會。后任教上海精武體育會、南洋公學院(交通大學前身)等地。李存義生前,于北方武術界威望甚高,堪稱是老祖宗級別的人物。
關于李存義,還有一則故事,一年夏天,李存義坐大車從外地回家,在武強縣遇上一伙歹人行劫。
他手搖一把紙扇,說:“要銀子有的是,請你們自己上車拿吧。”一個歹人跳上車,他將紙扇輕輕一抖,即把歹人打下車去。又一人跳上車,存義一揮手,這人又趴在車上。領頭的認出是“單刀李”,趕緊上前賠禮認錯。
以一人之身,震懾黑白兩道,可見其聲名之廣。
李道真腦海里閃過關于他的訊息,激動地心情也逐漸平息。在他身前,葉云表似是感知到了什么,微不可查的點點頭。
李存義雖然很少來天津,但他的名頭卻是傳遍大江南北,這孩子知道他的名字和故事,葉云表并不覺得意外。
不一會兒,院門大開,兩名壯漢出門,躬身行禮道,“葉先生,我師傅正在后院,您請。”
“好,多謝了。”葉云表還了一禮,便邁步進去庭院。
一進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圓形的小池塘,前池浸綠,紫水橫斜,鳥去花香。
池塘用白色卵石壘砌,碧水蕩漾,其中一金一紅兩條大鯉魚在池塘游戈,日光下徹,影布石上,那兩尾大鯉魚身形搖曳,魚唇邊上有著長長的胡須,搖擺之間,看起來就像龍須一樣。
然而,在李道真的眼中,這兩條魚簡直不像是兩條魚,而是兩條“龍”,充滿了靈性。
“好兩條黃河大鯉魚,不愧是龍種之屬。”葉云表看了一眼,便道出了池中鯉魚的跟腳,黃河鯉魚,自古以來便有鯉躍龍門之說,而黃河鯉魚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單是這一個池塘,就占據了院子接近一半的面積,而剩下的地方,種著許多盆景樹,這些樹都不高,但卻枝干蜿蜒,像是一個個龍爪,蒼勁有力。
樹木陰翳,這些樹木之間,還存在著三塊假山,這三塊假山并不是尋常的石頭,而是赫赫有名的泰山石,此石半經風化,半經名家雕琢之后,方才成形。
假山橫臥在地,就好似大半埋在土里,露出在外面的一部分,就像是蜿蜒的山脈。
李道真一走進這個院子,便感覺到了一股淡淡的暖意,這種暖并不是身體上的暖,而是一種心靈上的感觸。
葉云表掃視一周,眼里滿是驚奇之色,“好一處養人的風水格局,不愧是李先生,果真非同凡響。”
很明顯,這是一種奇異的風水布局,風水之道,并不是迷信,而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大到天地日月,山川河流,小到一室之間,可謂是有著無限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