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林,桃樹上掛滿了碩大的桃子,不少桃子的桃尖已經泛白,桃林中已經有了一絲絲淡淡的桃香。
跟在趙新宇身后的杜夢楠、劉鳳英、關冰彤三人看到趙新宇并沒采摘羊肚菌、青菇這些,而是直接穿過桃林,這讓三人的心頭一動。
當三人傳過桃林,三人一下愣在哪里,三人看到桃林邊緣對方的枯木之上長出一朵朵紫色的小花,走近一看,三人不由的驚呼起來。
“木耳”。
到了現在三人才明白趙新宇為什么要往果嶺邊緣弄一些和果林格格不入的枯木,原來這個家伙是在枯木中種下了木耳的菌種。
最初他們認為破壞果林美景的枯木,此刻在他們的眼里那都是味美的食材,因為這種木耳的味道要遠比黑色木耳的味道好。
在趙新宇他們采摘紫木耳的時候,過來照看果林的村民聽到劉鳳英他們驚呼的聲音,等他們過來的時候,村民們更是激動。
隨后不到十分鐘的時間,整個西韓嶺都知道果林中趙新宇種植出紫色木耳的消息。
這一來西韓嶺的村民,不分男女老少,紛紛趕往果林,他們雖說吃過木耳,可他們中很多人還真的不知道木耳長在什么地方。
而這天上午,西韓嶺這邊栽種出紫色木耳的消息已經是不脛而走,這讓西韓嶺在網絡上又火了一把。
現在的人們對于西韓嶺不斷出現新奇物種已經是麻木,他們不再去想趙新宇是如何讓在深山老林中的這些物種出現在西韓嶺,他們想的是下一次西韓嶺會有什么新的物種出現。
誠然,隨著物種不斷增加,動物、植物,絕多數的物種人們都是第一次聽到,現在的西韓嶺儼然已經成為一個生態園,如果一個人想要看完西韓嶺,一天時間恐怕不夠。
狼窩山之上,趙新宇看著山下日益繁華的西韓嶺,心里很是感慨,他喜歡無拘無束的生活,可卻從來沒想過這樣的區域是通過自己建立起來的。
在狼窩山逗留了一會,趙新宇下山,走上河堤的時候,一聲聲吆喝聲在河中響起,趙新宇微微一愣。
他看到御河中有這一條小船,小船上是頭戴斗笠的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之所以愣在哪里。
是因為他看到在小船的周圍密密麻麻都是淡黃色的小家伙,無憂無慮的小家伙幾乎占滿了整個河道,而長度也將近三百多米。
“這。。。。。。”
在趙新宇驚訝的時候,一道笑聲在身后響起,趙新宇轉頭,他看到一個身材消瘦,穿著普通,同樣是頭戴
(本章未完,請翻頁)
斗笠的老人。
“喜爺,您這是?”趙新宇帶著一絲驚訝上下打量了幾眼喜爺。
喜爺是西韓嶺最有故事的一個老人,年歲已經是將近百歲,曾經因為家庭變故,喜爺一直孤身一人。
在自己來到西韓嶺之后,喜爺將家傳的青木酒、秋意濃的配方送給自己,而且還將根本不需要制冷設備就能夠保存水果、蔬菜的技術給了自己。
喜爺雖說是一個老人,可在趙新宇的心中,喜爺的地位不下于韓天亮以及故去的徐達。
在村子重建之后,趙新宇特意囑托韓天亮一定要好好安置喜爺,可現在他看到喜爺根本不像是頤養天年,倒是想要做什么。
喜爺哈哈一笑,指了指御河,“我現在也有事干了”。
“喜爺,您這么大歲數,怎么能做這些事情”。
喜爺淡淡一笑,“年歲大了,坐不住了,放鴨子也不費事,坐船上就行,看看御河、看著鴨子、大鵝,心里舒暢,你可是不知道,這幾天不知道有多少人找過我們,他們要出高價坐船”。
趙新宇微微一怔,心頭微微一動,剛開始的時候,他也曾經購買過小船,不過因為洛河改造,小船就被閑置起來。
這現在聽喜爺一說,趙新宇又想到了游船的事情,御河和洛河相通,水深差不多有十多米,河道更是差不多有五六十米寬,如果弄些游船過來,還真能夠吸引人們,而且御河中的魚類現在很多,等今年年底的時候,捕魚也需要船只。
想到這些,趙新宇點點頭,“喜爺,您一定要注意身體,今天晚上您在家里等我,我給您調理一下身子”。
“調理什么,現在吃得飽、睡得好,我這身體可要比你過來時候好的多,照這樣下去,在活個三五年根本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