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整個村子里都沒有年輕人了,要么出去打工,要么搬到縣城,剩下的全是外公那一輩的老人了。
外公名叫沈文斌,外婆名為陳乃霞,那個時代人的名字都很有氣質,不像這兩年的孩子們,什么軒、梓什么的,老師點名,都能站起來一大片。
外婆是個實打實的農民,嫁給外公后,就一直負責家里的所有勞作。
外公是一名鄉村教師,那時候是沒有編制的,直到10年的時候,小學太破撤了才轉正,也順便退休了,真真教了一輩子書。
那時候他們那一輩是很窮很窮的,不到過年,平時是很難吃到葷腥,也就是那時候,外公就釣魚給自己母親和姨娘開葷,釣著釣著就成了愛好了。
外公外婆就兩個女兒,外公退休后,姨娘和母親都曾要把二老接來縣城。
只是外公真的是習慣了在村子里生活,還有老友沒事陪他下下棋,也就外婆來住過一段時間,最后實在太枯燥又回去了。
如今,再也見不到外婆了,一想到這,胡銘仙就懊悔不已,如果當初有跟姬霖月來一趟的話,讓霖月給外公外婆梳理下身體,也不至于會這樣。
驅車大概半個多小時,胡銘仙才來到葛莊村。
村中還是如同記憶中一樣,家家戶戶前都有著很多年頭的大樹,基本上家家都有一顆柿子樹、梔子花。
村子雖然破落了,但這里有著他童年很多的記憶。
最長干的兩件事,一根小棍,一截白線,捉只田雞,釣河蝦,三五小伙伴爬樹捉知了,真的是樂趣無窮,哪像現在的孩子天天抱著手機,玩著各種游戲。
一路開車進了村子,不少老人都對胡銘仙的車子指指點點,議論著這是哪家的孩子這么有出息的回來了。
胡銘仙搖下窗子,見著一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挨個都給叫了一遍,可把這些老人給叫懵了。
不過雖不知道這小年輕是哪家的孩子,老人們也都熱情的或揮手、或點頭回應了聲。
外公家是五間大屋,最左邊的是存放農具和養雞的,中間的三間是農村老式的灶臺吃飯的大堂,剩下的一間是房間了。
大屋的前大門和后面的小門都是開著的,拎著漁具進屋時,兒時的記憶瞬間涌了上來,讓胡銘仙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外婆用大鍋炕的鍋巴是真的好吃,又香又脆,還不咯牙,每回走的時候,外婆都會弄兩大包給兩個女兒帶回去。
再就是,胡銘仙比較恐懼的一件事了,剝毛豆……
小時候跟丫丫一起來的時候,外婆總喜歡一捆一捆的毛豆抱回來,他跟丫丫就苦命兮兮的了,有時候還能再枝葉上翻到老大一只青蟲了……
嘴角泛起一絲笑容,胡銘仙提著魚竿朝著田間一處池塘走去,池塘邊上的老樹下,是外公釣魚的專屬地方。
Ps:謹以此段劇情,懷念外公與外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