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未謀面,可今日所見,這張大善人無愧鄉親父老的愛戴與尊崇,悟凡也覺得這張護身符送的值得。
時間緩緩流逝,轉眼便到了秋季大考,足足上千名來自各個地方的書生云集在偌大繁華的京城,有年僅十八初次參考的,也有如吳云那般最后一次參考的。
許是此次積累足夠深厚,從縣試、府試、院試、會試,吳云可謂是一路高歌猛進,可以說是已經超額達成了他預期目標,只要再經過最后一輪的殿試,就有機會角逐前三甲了,但無論如何,他已經具備了做官了資格。
而此時,悟凡已經離開了這個國家,經過數月的游歷,見多了塵俗的百態,初次下山的那份躁動的心思也已消失了,多了些滄桑,也多了些穩重。
從最初的幫助生活苦難的村民們,到最后,悟凡也開始嘗試著給人們講講佛法,講給他們聽,也是在講給自己聽,每一次講解佛法,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對佛法的理解,也不斷的提升著。
就這樣,悟凡一路講法,一路悟法,進行著自己的紅塵歷練。
另一邊,一月之后,朝廷放榜,得天地護佑,吳云高中三甲,被圣上親自授予學士稱號,負責修撰史記。
然,在大殿上,吳云卻當眾拒絕了當今圣上的封賜,惹的龍顏大怒,若不是當朝宰相求情,說不得就要被立即處死。
可即便如此,圣上仍是不悅,若是吳云給不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也是活罪難逃。
最后,吳云不得不將家中情況言明,表明自身考取功名,并非是想享受榮華富貴,只愿不忘鄉親父老,回去造福百姓。
念及吳云一心為民,圣上雖怒氣未消,卻也不再為難吳云,便給了他一個縣令的差事,讓他回了草山縣。
草山縣下轄十個鄉鎮,上百座村落,說規模不大,倒也有數萬人,說規模大吧,可都是窮苦百姓,相比那些富裕的縣,十戶、百戶也未必能比得上人家一戶。
吳云高中的消息,足足過了兩個多月,才傳回到張家鎮,當天張老爺便命人將這一天大的好消息送到了林老婦人家中。
然而就在大家翹首以盼等待吳云衣錦還鄉的時候,一道來自草山縣縣令的命令交到了張老爺手中。
吳云自離開京城后,就馬不停蹄的趕赴草山縣直接走馬上任,兩月之久也未將家中老母接過來,更別提衣錦還鄉了。
兩月之后,上任的第一件事,吳云就下令提高三成稅收,先從富人商賈開始,用于修建各鎮之間的道路,以及村與鎮之間的道路,加強商隊之間的流動性。
這道命令一出,各路富家商賈雖心中極其不滿,卻也不敢多說什么,畢竟這是為民的好事,說到底真正受益的還是他們這些富人。
幾番爭辯討價還價無果后,各富家商賈也只能出錢了,自然張家鎮的張府也在內。
然而,誰都不知道這僅僅只是開始,噩夢的開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