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大軍,直接南下馳援大奉本土,一路之上更是劫掠了大風軍隊的所有補給。
武風關這邊就更加的輕松了,在烈冰蘭四十萬士氣高昂的大軍沖鋒下,在大元大軍戰中倒戈之下,在城內將士里應外合之下,以最短的時間內剿滅了大風的大軍。
而后,烈冰蘭整合大奉和大元的軍隊人馬后,直接揮師南下,與天風關的大軍,一左一右,馳援大奉本土。
兩日后,大元倒戈的消息與烈冰蘭的計劃才傳到圍攻大奉本土的大元將領與大奉皇帝手中。
待到烈冰蘭的兩路大軍徹底堵死大風東、北兩路大軍的撤退路線后,這場三國之間的大戰迎來了最后一場戰爭,一場單方面屠殺的戰爭。
本就長途作戰,后續補給又被烈冰蘭兩路大軍所劫掠,大風的軍隊疲憊之際,已無心戀戰,而后在大奉和大元的合力圍剿下,全滅!
西路大風的大軍,也在重重突圍之后,死傷慘重,僅有萬人四散逃離。
至此,三國之間的這場戰爭徹底落下帷幕,大奉大獲全勝,大元雖戰中倒戈,卻也傷亡不小。
最慘的自然是大風,此一戰,近乎削弱了大風近四成的兵力。
如此戰事,無力再發起第二場,除非,大風調動守護皇都的天武三軍。
只是如此一來,必將動搖大風國之根本,更何況,在這場戰爭中,洛城極其大膽的假借洛彥的名義,以維護國之根本為由,命令各城駐兵不得馳援。
前后不過七天左右的時間內,三大國之間的幾場戰事才陸陸續續傳到大風各個城池內,其結果讓所有關注這場戰爭的人大跌眼鏡,驚掉了一地下巴。
任誰都沒想到大風與大元原本的合縱連橫之勢,竟會在大元的戰中倒戈下,瓦解的這般徹底。
當所有人還沒有從大元倒戈的震驚中回過神來時,這場三國之間的戰事已然落下了帷幕,可在這場三國戰爭中卻是留下了太多的疑問……
大元為何戰中倒戈?
自從大風皇朝由洛林天繼位時,大元明里暗里都是唯大風馬首是瞻,基本上可以說是大風的一個附屬國,可誰也沒想到大元居然會倒戈,居然敢倒戈!
對此,各種猜測也層出不窮,最后‘大元不愿再屈居大風之下,至少找回昔日三國鼎立的平衡’的說法被大多數人認同。
也借此,大元才能和大奉結成聯盟,大元才敢對抗大風。
在這背后,更多的人認為大元之所以敢這么做,還是認為烈冰蘭是覺醒了血脈異象的至強級武者,未來大風將無力與大奉抗衡。
再者,便是所有人都疑惑,此戰中,大風二皇子為何下令各城駐軍不得支援,甚至也不曾下令讓前線將士撤退,唯有戰死一路。
二皇子洛城的廢物之名,在皇都,乃至三大國之間都是出了名的,也一向都不曾干預朝政,不曾參與軍中決策,此次洛城的舉動,也讓很多人萌生了諸多猜測。
也有一部分人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