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我們也是沒辦法啊,朝廷的情況你又不是不知道。直接上奏?奏折只怕都到不了天子的書桌上。牽涉到變法的事情,沒準我們今天上奏,明天批改奏折的就是那以美色迷惑二皇子的蒼淵……”
“你跟我們不一樣,你能夠直接去拜見太子殿下,當面進言啊。”
“國忠兄,太子殿下對你青眼有加,你出面去進言,殿下會多在意一些啊。”
“是啊!國忠兄,這是關系到國家氣運的大事,我輩文人當責無旁貸。你就不要推辭了!”
眾人七嘴八舌,儼然這件事關系到國計民生,漸漸地,他們甚至說倒張國忠如果不肯配合,就是自絕于士林,自絕于天下,和百姓和蒼生為敵……云云。
潘龍聽得暗暗皺眉,他知道變法派和保守派之間有矛盾,也知道這段時間,巡查使者們借著“追查百家余孽”的名頭,著實闖入了不少高門大戶,調查他們的資產——因此爆發的矛盾,蒼淵和他的幕僚們每次討論的時候,都要爭論一番。
但卻沒想到,保守派這些人自己不出面,卻逼迫一個中立派的人出面!
(真是一群鬼蜮之輩!)
他心中惱怒,正要開口說話,張國忠卻嘆了口氣,似乎是下定了決心,神情變得堅定起來。
他笑了一笑,說:“諸位,張某還有事情要做,就先告辭了。”
“國忠兄,你什么事情能比這個更大啊?”一個年紀不小的翰林學士大聲問。
“是啊,這可是天下蒼生大事,哪里還有什么比這個更大的!”另一個翰林學士以頗為嚴厲的態度批評。
若在過去,被同僚們這么批評,張國忠多半是要慌神的。
但此刻,他卻毫不在乎,反而露出一個有些諷刺的笑容:“我要去讀書,《國變》正好讀到第二十二章,還差最后幾段就讀完了。”
說完,他匆匆離去。留下一群同僚納悶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白他究竟是什么意思。
片刻之后,一個翰林學士突然反應過來,怒道:“張昊真是不知好歹!我們邀請他出面進言,是在給他飛黃騰達的機會。他居然不識好歹,反過來諷刺我們,真是不當人子!”
他這么一說,別的翰林學士們也紛紛反應了過來,連聲怒罵。
潘龍有些納悶,不明白他們在罵什么,想了想,結賬出門,找了個書店,問:“老板,你這里可有《國變》一書?”
“客官說的是文超公的《國變》?若是問這個的話,本店倒是有貨。現在這書很流行,大家都愛讀。”
說著,老板從書架上找出一冊書,遞給潘龍。
潘龍翻開書,直接翻到第二十二章末尾,略一瀏覽,便明白了張國忠的意思。
《國變》這書,背景大概是前世歷史上著名的戊戌變法。故事到第二十二章,變法已經失敗,變法的各路干將或者逃走、或者被捕、或者自殺,一副樹倒猢猻散的架勢。
這一章開頭,是變法派第一高官譚復生面對勸他上書請罪的門客,搖頭說:“我看古今中外的史書,但凡變法,沒有不流血而能成功的。若我國變法也需要有人流血,請自譚復生始。”
于是他依然辦公如故,最終被捕。
而這一章末尾,則是變法派文壇領袖康廣廈倉皇出逃,路上有學生詢問他對變法未來的看法,他說:“我看古今中外的史書,但凡變法,沒有不流血而能成功的。若我國變法也需要有人流血,請自譚復生始。”
這一段應該來自于前世著名的網絡段子,諷刺意味十足。
張國忠將這段話用在剛才的情況,果然十分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