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那些都弄好了?你不如買個酒壇子給我當棺材算了!”
于是大家哄堂大笑,氣氛十分的快活。
潘龍微微一笑,從回憶之中醒來。
酒館的眾人正在興高采烈地談論關于太子上書的事情,他們提到,不少老臣也跟著太子一起上書,意思大致上都一樣——之前清查財產的事情就做得很好,按照計劃,足足有一年的時間可以用來完成財產清查工作。如今才只是七月,按照人口來計算,已經完成了七成以上。剩下的小半年,怎么也足夠完成其余人口的財產清查,那又何必著急呢?
乍看上去,這些說法很有道理,著實能夠迷惑不少人。
但潘龍卻知道,這其實是睜著眼睛說瞎話!
清查了七成人口的財產?那清查了民間總財產的幾成啊?
有一成嗎!
潘龍前世,聽說過一個著名的理論。
一個社會的財富分配比例,是社會穩定程度的標志。而財富分配比例里面,百分之二十的人口掌握百分之八十的財富,算是一個臨界點。
一旦超過這個臨界點,社會的財富就會不可逆轉地朝著越來越向少數人集中的方向發展。除非爆發戰爭,否則沒有任何國家能夠逆轉這個趨勢。
而在大夏,按照潘龍的估算,這個社會九成以上的財富,被不足百分之一的人掌控著。
占據人口大頭的農村鄉民們,往往沒有什么余財。除了北地、南海之類開拓區,譬如中原的鄉村,村中大多數百姓一年到頭,其實也就混個溫飽。
吃飽喝足就已經很難了,還想要攢錢?
做夢呢!
但那些地主、富商、官員、江湖豪杰們,他們手指縫里面隨便漏一點,就能抵得上多少百姓幾年的辛苦。
潘龍行俠仗義的時候,往往會順帶著搜刮一些浮財。一方面是他自己也要用錢,另一方面是這些錢可以拿來周濟百姓。
在他的經歷中,搜刮到最小的一筆財富,是大約黃金百兩,紋銀七八千兩,珠寶首飾不論。
那筆錢來自于一個手下有十幾個屠戶,控制了方圓百余里牲畜屠宰買賣的惡霸。那人的房子也不算多大,家里的傭人打手也不過十余人,但卻已經有如此身家。
而諸如天手幫這種有多位先天高手坐鎮的綠林大派,其中財富估計超過黃金十萬兩!
當然,那是要把諸如丹藥、首飾、兵器之類東西也折算成錢財,才可能有的數目。不過,那起碼都是“動產”,是隨時都可以變賣的浮財。
大夏皇朝財富分配比例,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
朝廷花了七個月的時間,清查了超過七成人口的財富。乍看上去似乎成績斐然,但其實對于整個社會來說,完成清查工作的財富,估計只占民間財富的零頭。
如果按照人口比例來計算,覺得這份工作進展順利,那其實不過是在騙自己,或者騙別人罷了!
潘龍冷眼看著那些彈冠相慶、興高采烈的酒客們,心中滿是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