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再設法打擊朝廷幾輪,便是墻倒眾人推的局面。
潘龍的歷史水平遠不如那個老朋友,但西元十九到二十世紀之間,那百多年的歷史,他當年也是苦學過的——畢竟,要考。
另外一個世界歷史上的清王朝是怎么覆滅的?他可記得很清楚。
可不就是被這么一輪一輪地打擊權威,到最后轟然崩塌的嘛!
在軍事上,哪怕是直到最后武昌那一戰,北洋新軍都還占著相當的優勢,起義軍想要靠武力推翻清王朝,希望并不大。
但清王朝的權威已經損失殆盡,各地督撫紛紛獨立,最后連他們倚仗的北洋新軍都反過來把槍口瞄準了他們——到這一步,這個王朝自然只有死路一條。
若是大夏皇朝最終也是這么完蛋的,那么至少對百姓來說,傷害可能算是比較小了吧……
(哈,想這些還太早太早。而且……也太虛偽了一點……)
潘龍心中暗笑,將這些念頭趕走,看著蒼淵離開的背影。
只見他腳步堅定,顯然是心中的迷惘已經被一掃而空,再也沒有半點猶豫。
(加油吧!你們若是真的能夠沿著這條路成功,潘某不介意再等上幾百年,重新等到大夏皇朝再一次暮氣沉沉地時候動手。)
(相信到那個時候,應該不會再出一個帝洛南,再出一個蒼淵。)
他心中如此說道,卻連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應該期待什么?
是該期待蒼淵和帝洛南成功呢?還是該期待他們失敗呢?
這些蕪雜的想法,讓他自己都有些茫然,一時間,就算是他,也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好在,暫時還用不著他作出選擇。
幾天之后,帝洛南和蒼淵在朝會的時候當眾上了一份奏折,介紹了巡查官員們這段時間破門清查財產過程中,所查出了大戶貪贓枉法情況,以及清查了這些大戶之后,開倉賑災的事情。
宣讀奏折之后,帝洛南殺氣騰騰地說:“今年晚春大災,朝廷賑災諸策效果不怎么明顯,更查到不少地方糧庫倉儲有許多空缺——我原本向父皇請命,想要主持賑災,順便徹查各地糧庫的情況。結果父皇說‘一心不宜二用’,讓我專注于變法。現在看來,倒是另走蹊徑,從另外一個方向,為賑災作了幫助。”
他轉頭看向群臣,冷厲的目光讓所有被他雙眼掃過的人都不由自主地低下了頭,不敢和他對視。
“我知道很多人對變法都有這樣那樣的不滿。所以如果誰愿意暫時替我頂個班的話,我愿意辛苦一趟,去民間查一查賑災的事情!”
于是群臣紛紛贊同他的變法舉措,認為他借變法而幫助賑災的事情,乃是上天對大夏的護佑……云云。
然后,南夏城內聽到的民間論調,突然就不怎么談變法了。
所有被問到這類話題的官員和文人,全都一臉晦氣,像鋸嘴葫蘆一樣,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