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宗師沒他們的份,走火入魔倒是很有可能。
比方說綏山任家,雖然這些年一直想要培養出第二位真人宗師,但任長生身為天下最厲害的幾位大宗師之一,卻從來沒做過殺人奪寶或者殺妖取丹的事情。甚至于他眼看著自己壽元將盡,也堅決不肯為了培養族中晚輩而破例。
這就是正道的操守。
或許有人覺得這操守很傻,但天下強者,罕有不能堅持自己信念的。
做不到堅持信念的人,往往早就已經被淘汰了。
潘龍感嘆一番,告別了這座兼營情報生意的茶樓,出了城去,腳一跺,又飛上了天空。
從天上向下看,幾座大大小小的島嶼散布在海面上,許多船只往來于島嶼之間,頗為熱鬧。向北大概二三十里外,則是蜿蜒如蛇的海岸線。無數翠綠的高大樹木遍布,橢圓的小樹葉在海風中沙沙作響。
這里是南海最北部,向東不遠,就是名為“萬膠”的南海名城。
膠木是南方的一種樹木,它能夠出產乳白色的樹汁,這種樹汁干燥之后柔軟而有彈性,被當地人用作防震的材料,中原也一直采購并使用。大夏初年,有人發明了一種特殊的技術,能將黃白色的生膠變成黑色的熟膠。熟膠比生膠更加堅韌耐磨,而且彈性更好、防水防蛀、經久耐用。被廣泛使用在各種需要抗震穩定的情況中。
從此,這熟膠就成為了南方一項重要的出產。
就地理上來說,荊州距離南方更近。奈何茂密的原始森林阻隔了道路,大軍難以行進。后來還是揚州水師率先沿著海岸線進軍,在南海之濱占領了據點,由此逐步發展,才為大夏開辟了這片新的疆土。
在這片疆土之中,膠木是最常見的經濟作物之一。萬膠城也是因為當年開辟這座城市的時候,發現周圍有大量的天然膠木,匯報之時估算約有萬株,故而得名。
如今,在萬膠城周圍,膠木的種植范圍超過千頃。可以說除了糧食之外,別的所有能栽種膠木的土地,都種上了這種作物。這里出產整個大夏超過四分之三的生膠,稱得上是整個大夏的生膠大本營。
昔年的“萬膠”如今已經很不確切,膠木大概一畝田種十六株,千頃膠木林,便是一百六十萬株。
只是膠木產量很低,一棵樹一年不超過五斤,而且時間長了,產量更會大大下降。萬膠城外這么多的膠木,一年出產的生膠甚至不足三百萬斤,加上還要經過處理才能變成熟膠,所以在市面上熟膠的價格依然高得驚人,除了軍用之外,民用的地方極少極少。
就連當初潘龍和韓風買的那輛高級馬車,也不過只在車廂防震的部位用了一些熟膠,而沒有用類似潘龍前世世界普遍使用的橡膠輪胎。
南海一帶有幾座大城,其中最大的自然就是位于“荊南大道”最南端的海角城,為了修筑那條從荊州通往南海的大路,前后花費了近百年的時間,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以至于民間有個傳說,說荊南大道上,每一步都有一個死去的民夫冤魂。
而南海各座城市之間,卻是以船運為主要交通方式的。
也不是朝廷不想要修道路,實在是成本太高,修不起。
當年那條荊南大道,已經留下了無數的罵名。雖然說這種事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可誰愿意自己被人戳脊梁骨,讓后來者得好處呢?
占便宜,大家都喜歡。吃虧,大家都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