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朝廷之中,按照對待江湖高手的態度分類,大致上有三個派系。
第一個派系認為江湖人也是百姓,對于這些身懷強大武力的百姓應該以懷柔為主。只要他們不造反、不濫殺無辜、不占山為王,就應該承認他們的合法權利,以尋常商戶的態度對待他們。
第二個派系認為江湖人掌握著強大的武力,對朝廷的統治有所妨礙。但正所謂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有些妨礙,有些困難,也未必就一定是壞事。對于這些江湖人,應該一手大棒一手胡蘿卜,恩威并施,引導他們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作出對國家有利的選擇。
第三個派系則認為超凡武力應該完全控制在朝廷手中,江湖人是不安定的根源,應該盡可能將其剿滅。
這三個派系里面,第一個派系的代表是神機營,第二個派系的代表是大夏皇家,第三個派系的代表則是大夏軍方的一些高官。
而這第三個派系,歷史上其實頗有淵源,乃是昔年諸子百家之中“兵家”的后裔。
戰國時代百家爭雄,后來帝甲子橫空出世,兵家、法家和名家先后投入其麾下,道家、佛家隱世無為,儒家、墨家、陰陽家、農家、雜家、縱橫家等各家則被剿滅。
投入大夏朝廷的三家情況又各不相同,法家后來因為理念破滅,大批高手自殺,就連宗主蘭陵大國師都不知所終,差不多算是滅亡了;名家專心于學術研究,漸漸成為了純粹的學者;兵家則依托軍方自成派系,強調絕對的忠誠和武力,熱衷于消滅一切可能威脅國家的東西。
兵家在大夏內地的影響相對較小,但在北地和南海的影響就大得多——畢竟這兩處可以算是大夏的“邊境戰區”,好戰的兵家高手們,多集中于此。
歷史上兵家曾經試圖組織針對江湖的大規模殺戮,但每次都失敗了。這讓他們的力量折損嚴重,也讓他們成為江湖高手的眼中釘肉中刺,卻讓他們得到了大夏皇家的信任。
若是尋常江湖人,大概不會知道官場上還有這么一個派系,但武極星出身瓊樓派,這個門派的歷史甚至比大夏還要長,自然有關于兵家的記載。
被武極星喝破了身份,那中年黑須的官員眉毛微微一挑,說:“瓊樓派雖然已經沒有幾個人,但知道的事情還真不少!”
“我瓊樓派雖然是小派,可歷史卻不短。”武極星微微一笑,說,“當年我們祖師瓊華仙子和重樓劍客,也曾經和兵家前輩打過交道——只是,你可能不像我這么喜歡看書,不知道這些過去的事情罷了。”
這話就有些諷刺的味道,那官員的臉色微微一黑,說:“瓊樓派這些年不肯安分守己,一方面派出黨羽在揚州興風作浪,一方面又在民間捏造什么兇星降世的謠言,當真是居心叵測!你便是他們大力吹捧的所謂‘七殺星’吧?今天本官倒要看看,你是不是真的需要殺七次才死!”
他的話殺氣騰騰,瓊花閣的幫眾們嚇了一跳,不少人下意識地就要拔刀。
但他們手才按到刀柄上,還沒來得及拔,就感覺一股柔軟的力量落下,將自己的刀按住,拔不出來。
然后,一個聲音嘆道:“我瓊樓派老老實實交了一千多年的稅,也算是履歷良好,閣下雖然武藝高強,但不過是這南海地方的一個芝麻官,有什么資格對我們指手畫腳?”
伴隨著這聲音,孫瓊玉走了進來。
這位已經明顯有些老態,再無昔年風韻的“瓊樓玉仙子”臉上帶著笑容,淡淡地說:“大夏律條講究屬地管理,除非我瓊樓派在南海有打家劫舍殺人放火之類行徑,否則不管我們在揚州干過什么,那都是揚州本地乃至于廣陵城衙門的事,關你什么事?”
她笑得溫和從容,語氣卻很是刻薄:“我素來聽說兵家的人很講究軍令如山,最重視上下尊卑,怎么到了南海,就不把大夏的法律放在眼里了?還真像文超公說的那樣,橘生江南則鮮甜多汁,生淮北則酸澀干癟不成?”
那官員被她刺得眉頭緊鎖,深深地吸了兩口氣,卻沒有說什么,只是手一招,旁邊一本書冊飛來,自動展開,然后他提起筆,沾了墨水,冷冷地說:“來者多少人?分別姓甚名誰?籍貫何處?師承什么流派?過去在哪里活動?來海角城要做什么?速速上報!”
武極星微微一笑,拍了拍丁老哼的肩膀,于是丁老哼便笑呵呵地走上去,將瓊花閣一行的情況報上,看著他一一記下,然后向武極星點頭。
“幫主,他沒亂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