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面”是什么意思,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說法。
比方說潘龍前世,若是說一個人“體面”,那必定是他在科技文化體育等方面有卓越表現,得到許多人的欣賞和贊揚。
潘龍的朋友里面,著實有好幾位體面人。
比方說有一位學歷史出身的朋友,中年時代大概有三十多年的時間,一直奔波于經濟落后地區,調解因為歷史、宗教等原因造成的民族矛盾,六十歲的時候拿過大聯邦人文獎章,后來一把年紀了還參加了半人馬座開拓隊……
潘龍年紀比他大,沒等到他的開拓結果出來就去世了。若是兩個世界的時間流速一樣,他們現在應該順利抵達半人馬座,建立人類文明史上第一座太陽系外的永久居住地了吧?
那兄弟死的時候,估計聯邦新聞都要專門給他開個起碼十分鐘的回憶錄……
可真是太體面了!
當然,也未必要這么牛逼才可以體面。當初他們小區有個老人,幾十年如一日在社區熱心公益,今天幫你明天幫他,一輩子下來倒也沒做過什么救苦救難的大事,就是做了數不清的熱心腸的事情。
那位老人一百二十歲大壽的時候,社區特地為他繪制了一副占了整片墻的壁畫,名為“花甲重開,情暖人間”。
這也是很體面啊!
潘龍又想到了。
自己前世可沒混到這樣的待遇,追悼會上,除了自家兒孫朋友之外,還會有誰來呢?
大概沒有了吧……
這么一想,自己前世其實真的不夠體面。
而九州世界的“體面”,卻又與前世頗有不同。
這個世界的體面,更多注重“死”。
一個人死的時候,干干凈凈、整整齊齊、漂漂亮亮,就是體面。
至于這人生前干過什么事情,是熱心助人也好,是自私貪婪也好,是德高望重也好,是臭名遠揚也好……都無所謂。
只要死得漂亮,那就體面了。
這個“體面”的要求,比潘龍前世低得多,也容易得多。
具體到趙賢達的身上,大概就是……潘龍打死了他之后,需要把他的尸體帶到山海圖里面去,動手收拾整理一下,弄得整整齊齊的,最好是臉色紅潤面帶微笑,立刻就可以推出去直奔追悼會會場的樣子。
這就是趙心誠的要求。
這個要求并不高,只要別失手把他打得灰飛煙滅,就算被轟成肉醬,也是可以重新拼湊起來的。
對能夠將力量控制入微的真人來說,只要自己填補一些小細節,的確可以把一團肉醬重新拼湊成人的模樣,并不會花費多少時間。
當然,趙心誠也不是空口白牙找他幫忙,作為代價,這位巡風司主官提供了趙賢達可能出沒的幾個主要地點。
首先是他的家,陳國公府。
陳是戰國時代的一個國家,以國為封號,意味著趙賢達這一系曾經有過極大的貢獻,本身功勛就足以封爵。
按照大夏的規矩,天子的兄弟封王,一般封號是“逍遙王”、“安樂王”、“太平王”之類。
這些王爺的兒子則不能繼承王爵,只能降級為公爵,多以“順和公”、“寧永公”、“長福公”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