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軍將拒馬墻砍成碎片,然后跟怒吼著的叛軍絞殺在一塊,雙方無不使盡渾身解數,從刀槍劍戟到拳頭牙齒,更有甚者抄起勁弩對著前面的人群就是一下,長而鋒利的箭矢立刻將五六具軀體串在一塊。
關山草原的東部,瞬間成了一架巨大的絞肉機,四萬多人扭成一塊,就像一條條被扭緊的麻繩,怎么,也分不開了。
邊章和北宮伯玉都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那就是他們在面臨危機情況時,沒有及時拿出一個領袖所必備的果決與狠厲。而這個弱點,在全靠利益而不是忠誠為紐帶的叛軍之中,是極為要命的——叛軍從不缺首領,缺的只是一個能夠帶著他們不斷地搶到財帛的人。
韓遂氣急敗壞地沖進美陽城,不待衛兵通報便闖入大帳:“為什么還不撤兵?!”
北宮伯玉從輿圖上挺起身子:“往哪里撤?東面是張溫老兒的大軍,后面是董卓的騎兵。”
“往北四十里,有小道可過隴山,退回金城。”韓遂用手指釘著輿圖上的美陽,隨后一寸寸地往北移,“不過,小道狹窄,十萬大軍要分批撤退。”
“好,我帶人去探路。”北宮伯玉將長彎刀往桌面上一砸,“若是可行,你們就跟上。”
說著,北宮伯玉也不待邊章、韓遂回話,便自顧自地離開了大帳。
“十萬大軍聚集在美陽,雖有路可退,但若無人殿后,便有全沒之虞啊。”邊章摸著下巴上的胡須,一臉憂色。
“邊兄勿慮,我可率軍殿后。”韓遂道,“不過,邊兄務必讓人守住凡荔亭,不然的話,我軍必敗。”
“文約放心,愚兄會親自率軍守住此地。”
邊章、北宮伯玉都不知道,韓遂獻上退兵之策后,轉手就派心腹將退兵的消息秘密送進了董卓的大營。
董卓今天的心情很是煩悶,事關白天一戰官軍雖然推進了五里路,但卻死傷了數千人,而且沒能繳獲一石糧草、一副甲仗,反而消耗了軍中八成的箭矢。因此,當他聽見韓遂送來的消息后,心中的第一反應也不是大喜,而是雞肋。
沒錯,就是雞肋。
董卓摸著虎須斜著眼看著跪在地上的信使:“韓將軍是想讓我軍去凡荔亭,伏擊邊章?”
“正是。凡荔亭離將軍不過二十五里,將軍若明日一早移軍凡荔亭,正好能將邊章等人一舉殲滅。”
“韓將軍的條件呢?”董卓問。
“只需將軍讓開大道,讓我軍返回隴山。”
董卓年少時,曾廣泛結交諸羌豪帥,所以他在叛軍之中,也有不少的消息來源,以證實韓遂的策略是可行的,但可行比不代表能獲利。其一,邊章、北宮伯玉軍起碼有四萬人,而董卓所部不過萬余,且箭矢所剩無多,若去伏擊邊章,還真是勝負難料。
其二,若自己移師凡荔,就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