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得去,就請多多包容。”文遙名伯煌,是梁伯煥的四弟,也就是梁禎的叔叔。
“這么說,瓊族弟此番是一人跋山涉水到安邑來的?”收留一個看上去還可以“親戚”,梁禎心中不僅沒有一絲不愿反而還有一些高興,因為數月前董卓遇刺之后胡軫、楊定等一幫涼州老兄弟直接倒戈王允,反過來對牛輔動刀的事,已經讓梁禎意識到,沒有血緣紐帶來維護的感情,哪怕是過命的交情,也并不可靠。
梁瓊一笑,露出兩排如冬雪一般潔白的牙齒:“自然不是,瓊有四十家丁相隨。不過,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瓊讓他們在二十里外扎營,自己一個人前來拜訪族兄。”
膽大心細!梁禎發現,自己已經有點喜歡這個族弟了,于是便伸出左手搭在梁瓊的肩胛之上:“等會兒,我就讓裨將去將他們接過來。趕了這么久的路,想必也累了吧?來,族兄這就帶你去吃點好的。”
“哈哈,謝族兄。”
吃飽喝足之后,梁瓊重新整理好身上的武服,抄起佩刀給梁禎露了一手。他使出的,是刀法的基本功——漢刀九式。這套刀法乍看上去平平無奇,頭三招劈砍主攻頭部雙肩,中間三刀直刺主攻腹腔及雙腿,最后三招是格擋,分別防御從上、中、下三路襲來的兵刃。
如果要梁禎找一個詞來形容,那最貼切的,非“機械”二字莫屬,是的,整套刀法十分機械,完全沒有一點欣賞性可言。
然而,這就是這套用四百年的時間,數十萬條生命所總結出來的刀法的精妙之處:簡單有效,刀刀致命。因為在戰場上,一次戰斗可能要持續一天一夜,甚至幾天幾夜,因此對招式的要求也是簡單實用,不帶一絲多余,因為每一個多余的動作,都會多耗費一點軍士的體力。雖說一招兩招不會有什么問題,但若積少成多,力竭而敗還會遠嗎?
梁瓊很明顯已經將這套刀法練得爐火純青,而且還形成了明顯的個人風格,這種風格,不僅他有,梁禎也有,甚至每個老卒都有。
所謂個人風格,往大了說,就是有人剛猛凌厲,因此頭三招全是劈砍或直刺,有人虛實相間,因此第一招劈砍是虛的,刀行過半時會猛然一壓刀身,然后奮力一刺。還有的喜好以守為攻,因此每一刀使出時,都是防御為先,但當他們見到機會時,也會刀鋒一偏,或劈砍或刺殺。
而梁瓊的風格,是第一種剛猛凌厲,他第一刀便是力劈華山,刀身斜著從左肩砍入,右腰拉出。第二招是黑虎掏心,直刺左胸,最后是一招秋風卷落葉,直砍雙腿。這三招下來,除非對面身手足夠敏捷,否則最小也要掉一層皮。
武風硬朗,適合將鐵騎,或攻堅城。常言道:刀如其人。因此,梁禎也在觀看梁瓊的刀法時,在心中給這個族弟找準了位置。
當然,梁瓊初來乍到,在軍中也無甚威望,又未在戰陣中展露過才華,因此梁禎并能現在就授予他先鋒官這樣的職務。于是,梁禎決定,先將梁瓊留在身邊,參與制定進攻太原郡的計
(本章未完,請翻頁)
劃,一來摸清這個族弟的虛實,二來,也可以讓他得到應有的歷練。
待到梁瓊跟著自己打了兩三仗,對戰爭有一定的理解,對各種突發情況也有一定的處理經驗之后,再讓他到已隱隱有名將之范的黑齒影寒及張郃兩人身邊去,熟悉一下最前線的事務。等到梁瓊立有一定的功勞之后,就讓他接替張郃或黑齒影寒的位置,總領前鋒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