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這份湘江銀行的銀行流水記錄顯示,2004年3月20日,湘迪諾公司轉賬了150萬元給了喬口鎮的村民朱民海,作為1,000噸稻米采購的預付款。朱民海算是喬口鎮的幾個農民代理人之一。”
“這和湘迪諾賬上記錄的一致。”
“2004年3月31日,2004年6月28日以及2004年9月25日,朱民海這個賬戶先后三次,每次各轉了50萬元給了傻牛食品廠。”
“傻牛食品廠?”尹衛華蹙眉道。
“沒錯!就是傻牛食品廠!”張萌萌道,“楊總,是不是沒想到?”
“你的意思是說,湘迪諾借用了朱民海的身份證復印件,通過自己在銀行的關系,在湘江銀行私下開了朱民海的銀行賬戶和網銀。這樣,就將這個賬戶的控制權放到了自己手中。然后,每個季度,將賬戶中的錢轉賬給自己曾經的“客戶”,偽造客戶回款銷售的假象。”
楊景璐緩緩說道。
“楊總不愧為總會計師!”陳子安不失時機的拍了個馬屁,“根據目前的狀況來看,就是這樣的邏輯。”
“應該遠遠不止一個朱民海和傻牛,如果能夠徹底地查一查湘迪諾這幾年的情況,我想,應該會有不小的收獲!”陳子安肅然道,“在一個受周期性因素以及政策面影響較大的行業,湘迪諾為什么能夠保持如此穩定的收入增長率和毛利率?”
“顯然,通過結果倒算回去安排自己的采購量,產量以及銷量,或許才能做到。當業務流、單據流、信息流從一開始就通過精密的測算,安排之后,再經過多年的配合和運營,或許,連公司內部的人,恐怕都不一定知道自己是在造假!”
“這也是我們審計工作的難點!單從現場的情亂來看,湘迪諾確實是一家非常規范的企業。每月的排產,耗電量,都非常均衡,讓人挑不出毛病,精益生產不外乎如此!這次,如果不是我們拿到了朱民海的銀行流水,只怕也很難有實證!”
陳子安對湘迪諾的情況做了個總結。
“小汪,這次你們干的漂亮!”楊景璐有些欣慰的看著會議室內的幾個年輕人。
這個Case的難度不可謂不高。
湘迪諾前面幾年可都是堅持每年出具了審計報告。
而且,出具的事務所是華國國內知名的永和會計師事務所,從1998年開始,均出具了無保留意見。
在前面有其他一流事務所背書的情況下,或許在執行了一般的正常審計程序之后,基本上就可以出具相關審計報告了。
而這次,幾人并沒有受到永和事務所前期審計結論的影響。
勇于懷疑,敢于求證,最終發現了這樣一個系統性的造假事件。
在這其中,陳子安的作用毋庸置疑。
雖然,有關于供應商和客戶的調研中,張萌萌和楊蜜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但整個求證思路和邏輯卻是來自于陳子安的建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