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來分鐘過后,一陣隆隆轟鳴聲從空中傳來。在看不到飛行物輪廓的情況下,守衛者倉促用哨卡下方的火炮設計,但這些中口徑火炮的垂直射界遠不如哨卡上部的高射炮,漫無目的開火根本沒有發揮作用。須臾,從空中傳來的機械轟鳴愈發清晰,只見一艘周身布滿鉚釘的輕型運輸艦從哨卡的垂直上方緩緩落下,并在距離哨卡頂部三四十米的位置懸停。大批黑衣士兵們順著繩索滑降至哨卡頂部,飛行運輸艦上的吊框也不斷將戰斗裝備和彈藥物資吊運下來。
隨著飛行運輸艦的出現,戰斗形勢旋即發生逆轉。黑衣士兵們用火焰噴射器、連發短槍以及各種爆破武器攻入哨卡內部,守衛者或是躲進地下工事,或是倉皇逃離哨卡。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戰斗,易守難攻的烏里德拉卡斯哨卡被諾曼軍隊拔除。駐守于此的一百二十名約肯民兵和三十五名威塞克斯士兵,近半數在戰斗中喪命,余下的大多繳械投降,只有少部分人得以逃脫,而發動奇襲的諾曼軍隊只付出了微不足道的損失……
同一個上午,諾曼軍隊以近乎相同的作戰方式攻占了位于北弗里斯地區西部和西北部的4座哨卡,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讓威塞克斯軍隊和約肯政權猝不及防,亦給了全世界一個驚天響雷:善于防守的威塞克斯陸軍,在諾曼帝國的精銳部隊面前居然也是如此不堪一擊!
在從諾曼邊境通往北弗里斯腹地的道路上,還橫擋著一座戰后建造的軍事要塞——貝格斯特要塞。諾曼人沒有強攻這座投入實用還不滿十年的新要塞,而是以飛行艦艇搭載陸戰部隊實施蛙跳進攻,奪取了貝格斯特要塞周圍的哨卡和村鎮,切斷了它與外界的一切聯系,使數百威塞克斯軍人以及相當數量的約肯民兵受困于此。
黃昏時分,6艘涂著威塞克斯王室徽標的飛行艦艇出現在了貝格斯特要塞西北方。這支飛行艦隊的絕對規模并不大,此前卻讓弗里斯王國的航空部隊一籌莫展,原因無他,在這支飛行艦隊當中,有兩艘威塞克斯王國頗為自傲的卡堡級裝甲巡洋艦——它們是各國現役裝甲巡洋艦里建造時間最晚、技術等級最高、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弗里斯王國現役的飛行艦艇,加在一起還不夠這兩艘卡堡級裝甲巡洋艦的噸位,直接交鋒更是毫無勝算。
在斜陽西沉的方向,出現了4艘飛行艦艇的側影。威塞克斯特遣艦隊旗艦“梅倫狄根”號的指揮室里,軍官們頓時緊張起來。不一會兒,瞭望臺傳來報告,出現在視線中的4艘飛行艦艇,疑似諾曼帝國的2艘格倫芬級裝甲巡洋艦和2艘戰后建造的一級防護艦。
聽到這個報告,軍官們稍稍放松了一些。雖然同為裝甲巡洋艦,但諾曼帝國的格倫芬級是戰爭時期建造、戰后竣工服役的老艦,艦齡接近20年,設計細節和工藝水準都遜色于戰后建造的卡堡級。
受威塞克斯國王委派擔任特遣艦隊司令的威奧納萊將軍,此刻卻是一臉陰郁地望著西面的那些黑點。上一場戰爭經歷的殘酷戰斗迄今依然歷歷在目,諾曼人的剛猛頑強以及對于生命的漠視,讓他們成為戰場上令人敬畏的對手。如果只是武裝對峙,那么毫無疑問,這支威塞克斯艦隊是能夠占據一定優勢的。若是殊死搏殺,那么勝敗并不單純取決于雙方的紙面實力,而是戰術策略、士氣斗志、運氣發揮等等因素綜合在一起。如今的威塞克斯軍人,精神面貌較上一場戰爭時期稍有不及,假若對面的諾曼軍人還是跟當年一樣驍勇彪悍,或是因為戰敗的種種苦果而滿心仇恨,近日之狀況恐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