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呼吸,恍惚的視野,耳邊的喊殺聲若即若離,手里濕濕的、粘粘的,分不清是汗還是血。由于染上了一層血色,槍上的刺刀不再寒光閃閃,卻又顯得格外猙獰。
在這通往右翼防區的塹壕里,剛剛經歷了一場惡戰的巴斯頓學生團暫編突擊連,被友軍部隊替換下來稍作休整。戰況是如此慘烈,集結出發時的198名官兵,此時所剩不過63人。大家耗光了菠米彈,子彈也所剩無幾,光靠刺刀,各種戰術配合無從發揮,到后面完全是依靠意志在堅持戰斗。
聯邦軍的將士們,這時完全是在搏命。因為選擇防線右翼展開進攻的諾曼軍隊,以不惜傷亡的如潮攻勢擊破了守軍的三線陣地,從背面打穿了聯邦國境防線,往北便是聯邦軍和威塞克斯軍聯袂防守的威塞克斯國境防線——他們正頑強抵抗諾曼帝國北方第2戰斗集團的猛烈攻擊。抵在背脊的刀鋒,讓這條防線危如累卵,讓北方戰局形勢急轉直下!
事已至此,防線指揮部只得從中部和左翼防區抽調戰力,編組若干突擊營和突擊連,對攻奪右翼防區的諾曼軍隊發動一波又一波的反擊。
數百年來,諾曼軍隊以擅長進攻而揚名天下,在他們面前從來沒有堅不可摧的堡壘,攻擊取勝的經典戰例數不勝數,防守功力倒是乏善可陳。在這場戰爭中,無論是在北弗里斯還是威塞克斯,諾曼人都將他們的傳統特長展現的淋漓盡致,但如果就此斷定他們不善防守,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在聯邦境內實施大規模空間作戰的諾曼軍隊,以牢不可破的野戰防御挫敗了聯邦軍第一時間組織的進攻,一戰奠定了諾曼帝國皇家第1陸戰師的威名。
諾曼人的K式栓動步槍,采用的是3PIR口徑,射程和威力跟聯邦軍的格魯曼M3.2相當,其優點是精度高、射速快。在這種圍繞塹壕展開的攻防作戰中,槍械射程無疑是影響因素最大的。
魏斯發現諾曼士兵不但能夠熟練發揮K式步槍的優點,還大量使用經過加強的半自動手槍——槍管有普通手槍的三四倍,而且使用了特制的長彈匣,近戰的火力密度和持續度都相當強悍。在魏斯看來,這些不就是點射模式的小型沖鋒槍么!
對大猩猩般強壯的聯邦士兵而言,半自動手槍的威力偏小,挨了兩三發子彈還能堅持戰斗的比比皆是,但諾曼士兵不是單打獨斗,他們的集火攻擊讓端著刺刀猛沖的聯邦士兵難以近身。魏斯率領的突擊連,狠狠甩了一波雷才得以沖到諾曼人近身,硬是用刺刀奪回了一段塹壕。當然了,代價相當慘重。
堂堂聯邦第一陸軍學院,經過百里挑一、苦心培育的準軍官們,在這血肉橫飛的戰場上如夏花般紛紛隕落,意義何在?這是個讓魏斯十分糾結的問題。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巴斯頓學生團是防線守軍部隊里最為金貴的,不應該無止盡地消耗在這種殘酷的陣地肉搏戰中,來自防線指揮部的戰斗指令也有所暗示,但從磨礪意志、鍛造品格的角度來看,這是讓巴斯頓軍校生迅速成長乃至取得升華的難得機會。正所謂大浪淘沙,能在這樣的戰斗中存活下來,可算是精英中的精英、人才中的人才。
名將之路,注定不凡!
地面戰場的連番惡斗,讓魏斯幾乎無暇關注空戰進程,但立體化的戰爭模式下,誰能夠掌握制空權,誰就能獲得地面戰斗的高倍加成。事實上,諾曼巡洋艦接連投射“魔鬼炸彈”,聯邦戰艦竭力進行規避,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這場拼斗,絕對規模不大,卻格外激烈和持久。戰斗伊始,聯邦艦隊還能分出兩艘巡防艦支援地面部隊,而隨著戰斗的深入,雙方不斷有戰艦傷退、毀損,于是,他們各自全力以赴,在分出勝負之前,誰也無暇顧及地面的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