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動的夜,喧鬧的晨。天色漸明之時,魏斯率部駐防的鑄造工廠里,聯邦軍士兵們正忙著加固防御工事,增設掩體,部署新的火力點。此前數日,他們利用這里原有的圍墻、水溝、廠房、倉庫、水塔等設施,改造出了一座防御力頗高的“城中堡壘”。只是誰也沒有料到,諾曼艦隊居然一戰秒殺聯邦艦隊,奪取制空權后強勢突入城區,橫蠻霸道地奪取了城市制高點,對奧城守軍部署的火炮形成全面壓制。在諾曼戰艦的炮火摧殘下,鑄造工廠的一處廠房和三處倉庫受到損毀,工廠圍墻被炸出了多處豁口,防守環境和防御條件都發生了變化,要繼續依托廠區組織防守,必然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補缺。
在武器裝備方面,魏斯那兩門用途廣泛的野戰炮雖遭損毀,但轉管機關炮和水冷重機槍數量充裕,子彈、炮彈、手雷管夠,食物和藥品儲備也足夠應付曠日持久的戰斗。要守住這座工廠,最大的問題是人手短缺。盡管魏斯派人召回了協同第4特勤大隊作戰的兩個分隊,算上能夠持槍射擊的輕傷員,全部戰斗人員還不到80個。考慮到廠區的防御陣地、固定火力點以及機動支援,配備兩三百號人都算是少的。既然要死守陣地,當然不能一個回合就被敵人碾過,魏斯一面派人召回負責支援第4特勤大隊的兩個分隊,一面在工廠外的街道上“搜集”散兵游勇。事實上,聯邦軍隊對奧城的防御計劃,是參戰部隊分區防守,首尾相銜,從外圍防線到巷戰陣地層層阻擊消耗敵軍,所以外圍守軍力量最強,兵力向內層層遞減,而在防御作戰的過程中,外層陣地一旦被突破,防守部隊自動撤退到內層防線,會合原有守軍協同防御。可惜,計劃是美滿的,現實卻很殘酷。重壓之下,外圍防線儼然成了被擠破的蛋殼,外圍部隊倉促后撤,撤退途中遭到來自中心城區的炮火轟擊,各部傷亡慘重,官兵們暈頭轉向,難辨東西,以至于散亂不堪。短短幾個小時下來,臨時加入魏斯所部的聯邦軍士兵接近70人,粗略統計,這些士兵約有三分之二是來自第9兵團之外的,而且分屬于十多個營連級戰斗單位。幸有組織和指揮第1戰地營的經驗,魏斯將他們編成四個戰斗分隊,并指派自己的士官擔任各分隊的代理指揮官,暫且緩解了戰力問題。
天亮后,魏斯攀上水塔,偌大的奧城四處烽煙。北邊,戰火已經燒到了相隔不到千米的街區,也許再有一兩個小時,諾曼軍隊就會向鑄造廠發起進攻了。南邊,雄偉的格魯曼大廈倒下了,只剩下一堆殘墻斷壁,但另外三座百米高樓猶在,強行降落在樓頂的諾曼戰艦也在,它們艦體彈痕斑駁,艦炮沉默不言,如幾只身形碩大的禿鷲,冷眼俯視著城市。
這座新興的工業城市,城域面積在阿爾斯特自由聯邦排名第二,放眼奧倫斯星球,也能夠傲列前五。依托城市進行防守,城域面積越大,防御縱深越大,上一場戰爭中的兩次奧城戰役就很能說明問題,也正是因為城區幅員廣闊,攻破守軍外圍防線后,諾曼軍隊縱然氣勢甚猛,也只能在建筑物密集的城區步步推進,每奪取一個街區,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寧可穩健行事而不愿大膽嘗新的聯邦軍指揮官們,如愿以償地將這場戰役拖入了絞肉機模式!
“上尉!上尉!”
聽到下面有人叫喚,魏斯低頭看了看,是手下的一名上等兵。自己指派給他的任務,是帶三名身強力壯的士兵,利用鑄造廠下排水口的維修通道,往下水道搬運儲存彈藥物資——考慮到諾曼軍隊很可能會在進攻鑄造廠的過程中截斷守軍退路,他決定在廠區守不住的情況下率領士兵們轉移到下水道繼續戰斗。
出什么問題了么?
魏斯沿著豎梯回到地面,還沒開口,這名上等兵便道:“上尉,我們在下水道遇到了特勤大隊的人,其中有一個女軍官,格魯曼少校,她說認識你,而且她……”
沒等他說完,魏斯脫口道:“人在哪?”
上等兵識趣地領著魏斯朝下排水口所在的方向走去,邊走邊說:“我安排他們在排水管道維修間休息,一共5個人,個個帶傷,有兩個傷得很重,我已經叫了醫護兵過去。”
“才5個人?”魏斯感到錯愕,他雖然不清楚第4特勤大隊的準確參戰人數,但正常的大隊編制介于營連之間,少則兩三百,多則五六百。奧克塔薇爾直接領隊的那一組既然有底氣進入格魯曼大廈跟諾曼人交鋒,怎么著也不會少于三四十號吧,如今只有5個人回來,豈不是陣亡率達到了七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