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地球是圓的
周夢臣沒有多說話。就直接開始證明。說道:“假設,用三角函數可以求出太陽高度。”
“我在這里也就不算了,直接營先賢的數據,雖然我覺得,這個數據不大正確,有一點少,但是拿來用也沒有什么問題,周脾算經之中,太陽距離地球的距離,約為八萬里。如果在同一時間,不同地方,哪怕就是北京與武昌兩地,觀察到了太陽的角度,是應該相同的。”
“但是實際上,古人早就知道,各地太陽角度相差太大了。”
“這種數據之大,已經不是誤差可以算說了,只能說,大地絕對不是一個平面,而且球形。”
周夢臣三言兩語,讓馮立豁然開朗。忍不住說道:“原來如此。”
中國古代的天文記錄之豐富,即便是到了后世,也是中國天文學一大資源。對于太陽高度的測量,更是多如牛毛,數不勝數。
可以說,中國古代天文的基本功,就是測量太陽投影,并根據太陽投影的變化,劃分為二十四節氣,七十二侯,最后形成嚴密的歷法,可以說,但凡對天文有一點研究的人,一般都會測量冬至日正午的投影。
在西周的時候,就已經得出一個結論,叫做相隔千里,日影一寸。
意思是相隔一千里的地方,太陽在投影相隔一寸。
當然了,這并不是正確的。誤差很大。
后面很多天文學家,都進行了不少修正。這就不細說了。
但是有一點,卻是確鑿無疑的。
太陽在日晷上的投影不同,其實也就是太陽與地面的夾角發生了變化。
而即便以古代并不精準,誤差極大的太陽與地球距離的距離,也就是八萬里來算,如果大地是一個平面,幾百里千余里的差距,太陽角度的變化,應該近乎于忽略不計,決計不應該是變化如此之劇烈。
這只能說明一件事情,大地是有弧度的。
周夢臣的這番話,對于能聽懂的人,自然是一聽就懂,對于不明白的人,自然是一頭霧水。
楚王世子就是滿頭霧水,一雙眼睛之中,天真可愛且懵懂,一副“我是誰?我在哪里?我在干什么?我為什么要在這里?”
周夢臣只能在黑板之上板書,將幾乎話說明白的東西,畫了好幾個圖,用來表示地球與太陽之間的位置關系,手中的粉筆,硬生生寫了大半,周夢臣松了一口氣,想來這終于能聽明白了吧。于是下意思,手指一扣,反手一個彈指神功,將粉筆頭彈到了窗戶外面。
這是周夢城下意思的習慣了。
畢竟,周夢臣當年也是被老師們寵愛,屢屢上黑板解題的好孩子,次數多了,周夢臣寫完之后,都習慣將粉筆頭彈到粉筆盒中,或者彈到外面。
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他這一彈,也是很準的,直接奔窗戶而去了,只是他沒有注意到,窗戶外面是有人的。不是別人,就是李云珍與陶元兒,這粉筆頭,不偏不倚的砸在
(本章未完,請翻頁)
李云珍的額頭之上,李云珍“哎呀”一聲,驚叫出身。隨即一看,房間里面這么多人都看向了她。頓時面紅耳赤。轉身就走。
而陶元兒見狀,也輕笑一聲,隨即跟著李云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