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臣只能等著了。
井還沒有打透,但是周夢臣這邊鬧得動靜,已經讓很多人都知道了。
一來,這是大旱之中,打井是抗旱最方便的措施之一。這一件事情本來就可牽動人心。
二來,就是周夢臣鬧得事情太大了。
后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世幾十米高的塔吊,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
但是在古代卻不一樣,周夢臣建立的木頭架子,足足有三層樓高。即便如此,周夢臣還嫌有些低,畢竟有足夠的高度,才能有足夠的動能。
古代并非沒有兩三層的樓房,只是這些房子更多是在武昌城中繁榮街道兩側。或者是達官貴人的居所。大部分百姓住的還是一層的瓦房。只是因為南北不同,房頂瓦片的擺放各有不同而已。
故而這個架子超出了養濟院的院墻不少,遠遠的都能看見。
自然很引讓人矚目。
附近的百姓也紛紛來到了養濟院里面看熱鬧。
周夢臣也不是太在意的。
直到第三天。
在鐵柱的轟擊之下,足足砸下去三米左右。
隨著一聲巨響,只聽噗噗的聲音傳了出來,還不等將鐵柱給拉起來,就有道水流從下面直接冒了上來,就已經有四五米深的水井給填滿了。
一行人趕緊將鐵柱給拉了出去,更不得了,卻見一道水柱沖出水面大概半米的位置,水汽蒸騰之下,似乎有一道彩虹投射出來。
這是一口自流井。
“出水了。”不知道誰說了一句。很多人都歡呼起來了。
周夢臣并沒有太多的歡喜,他心中在默默的思量,這個辦法能不能用在其他地方。
“咳咳。”一陣強烈的咳嗽聲傳到了周夢臣的耳朵之中,周夢臣轉過身來,卻是李云珍攙扶著一個老人。
這個老人穿得很簡單,似乎只是一個很普通的老者而已。氣質卻大為不同。雖然而今看起來,已經很是虛弱,但依然有一種凜然的氣質,不怒而威,周夢臣見了,有一種看見領導的感覺。
他上前與李云珍打了一個招呼,說道:“這位-----”
老者淡淡說道:“鄙姓劉,你是四川人?”
周夢臣說道:“不是。在下世居武昌。”
老者又說道:“你去過四川,看過自貢的鹽井?”
周夢臣說道:“在下還沒有離開武昌,自然更沒有見過。”
老者說道:“那么說,這是你研究出來?”
周夢臣說道:“正是。”
老者說道:“華而不實。”
周夢臣也覺得似乎有些問題。一時間說出上問題出在什么地方,只是聽老者如此說,心中雖然有些不滿意,但依舊保持禮貌,說道:“還請老人家指點。”
老者說道:“你運氣好,打了一口泉眼,這才有水冒出來,但是如果在其他地方。我看你怎么打水?”
周夢臣明白,這的確是一個問題。
鐵柱只有碗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