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府生活用水,大多是用井水。楚王府里也有引活水進入。自然不需要什么進水道。但是有一樣東西是需要的。
不是別的,那就是楚王府的水法。也就是周夢臣一手督造的工程。
前文說過,水法的核心是人為的制造水壓差。才能達到噴泉的效果。
在現代估計有一萬個處理辦法,但是在這個時代周夢臣想來最好的辦法,就是人為制造高度差。也就是現代非常常見的東西,建造水塔,然后通過管道運輸到某處,然后因為壓力差,水就會噴出來。
東西兩個花園的水法是比較小的。說需要的水塔高度也小。還好解決一點。
但是在后花園的水法卻有一個問題。
那就是景觀的協調性。
為了供應楚王府后花園的大型水法,周夢臣需要設計一個很大的水塔。
這就一個問題了,這個水塔如果放在楚王府內,屬于那一種不管從什么方向都能一眼看見的建筑物。嚴重破壞了楚王府建筑的協調性,更破壞了楚王府后花園的美感。周夢臣只能另尋它法。
他自然看到蛇山,如果利用蛇山天然的高度差,水塔修建也就省事太多了。
至于蛇山上的土地,都是王府名下的。
并不是僅僅楚王府才是楚王的,可以說大半個武昌城都是楚王的。在蛇山建一座水塔自然不是大事。
而且周夢臣設計官道是用陶管拼接而成的,而且從用水量還有維修等角度考量,這陶管之粗大能容一個人鉆進去。
或許有人要說了。
這水管里面沒有水嗎?
的確是沒有水的,原因很簡單。
有人關了。
至于誰關了,自然是楚王世子殿下了。
這也是為什么周夢臣一開始沒有想從這個路線逃出來的原因,按照常例來說,這里面而今都應該是水才是。就像是按理來說,整個楚王府都燒了,天倫亭都不應該被燒了。因為天倫亭幾乎是一個水管構成的亭子。
處于一直通水的情況下,想燒了也是一件很困頓的事情。
所以,周夢臣敢確定,點燃天倫亭之后,進水管一定是關閉的。畢竟周夢臣設計的時候,并沒有細細打磨細節,只求能達成基本的設計要求。對于管道內的閥門,并沒有設計太多。當然了,這與周夢臣感覺燒制閥門太過麻煩有一些關系。
整個進水道只有一道總閘。
不過,進水管已經關閉了,與周夢臣們能夠順利通過上水道出去,是兩件事情。
從躲避搜尋,到找到水管的維修口,就已經大費周折了。
當周夢臣通過了預料的維修口,進入了上水道之中的時候,天已經快亮了。
整個水管之中有一半是水,只能讓人彎腰在水中前進。這本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