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在北京
嘉靖二十四年夏季只剩下一個尾巴。
就在這個時候,周夢臣一行人來到了京師。
他們一行人從武昌乘船南下,在揚州換船,從運河北上,比起從武昌到揚州之間,所謂的千里江陵一日還,從揚州到北京的運河行程,卻難以如此快捷了。
大運河雖然是一個整體。但其實細細分來,卻是分成好幾條河道。
而不同河道之中的情況都不大明白。
總體上來說,從揚州到山東的河道雖然有些困難,但是大體還算通暢,但是過了黃河之后,進入山東地界。河道就要上坡了。
需要一個個船閘,一層一層的抬上去。
這些河道狹窄,可以說一艘艘船都連接在一起,這幾乎遮蓋了所有的河面。
縱然周夢臣的船打著奉上喻的招牌。但是在運河上船只,太多是官船。且不說官員來往的船只,單單說運河上最大的大宗商品,就是糧食,也是打著朝廷上命的招牌。
周夢臣等人,只能乖乖的排隊。
于是他們五月出發,到北京的時候,已經是七月底了。
周夢臣一行人從通州碼頭下了船,換乘馬車。向北京而去。
北京城就已經赫然在目了。
此刻北京還沒有外城,北京城的繁華,已經不是城墻所能束縛的。
或者說,這是昔日元大都所留下的遺址。
當日修建北京城的時候,乃是將元大都北城墻作為了北京城的南城墻。
但是城墻可以輕易的調換,但是百姓的房子卻很難如此輕易的調換。
于是在北京城南有大量民居。后來天下太平,北京城中很多百姓,都在城外居住了。
而后是劉六劉七之亂,一度逼近北京城。
因為河北各府縣掀起了一個造城的高潮。
在大明前期北方很多府縣的城池,要么年久失修,要么根本就沒有。
但是劉六劉七之亂后,北方形勢日益嚴峻,修建的城池也越來越多。
即便是北京城外,也有這樣的風潮。
雖然這些民居胡同,還有大小衙門,都不在城墻的保護之中,比如剛剛修建好十幾年的天壇,地壇等等。但是在大小街道上,就有很多柵欄。一到夜里就擋在大街小巷口上,也作為一種防御工事。
這就是老北京說的大柵欄。
當然了,經過嘉靖皇帝二十多年治理,天下沒有武宗年間那么混亂了。這些大柵欄,更多是在角落里面吃灰而已。
在北京正門外面,周夢臣等人的馬車就被堵得欲仙欲死了。因為正陽門外有一個稅卡,進城需要交稅的。一輛輛車都被堵在路上,周夢臣等人即便不交稅,也只能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