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臣目光卻落在薛老先生落在后面的拐杖上面。他靜靜的靠在一邊的椅子上,訴說著自己的孤單。薛老先生見狀,連忙幾步拿了過來,似乎一下子又需要拐杖了。
周夢臣并沒有回家,而是徑直到了中官村。
來到中官村之后,先看看中官村附近的土地。周夢臣思來想去,也覺得正常種地,并不大合適。畢竟種莊稼的勞動是季節性的,農忙時節,大部分百姓也會非常忙碌的。
雖然,周夢臣并不指望這一些事情,能為自己帶來多少收益。對于周夢臣來說,只要少賠錢就是好事了。但是如果能帶來一點收益,也是好的。周夢臣想來想去,也不去搞什么標新立異的東西,就弄果園吧。
不單單以杏林為主,其他北方能生長的果實也可以種植,反正靠近北京這個大城市,不怕賣不出去。
(本章未完,請翻頁)
當然了,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
北京附近的良田,有價無市,如果周夢臣用身份去壓,自然是能夠買到的。但是這不是周夢臣的風格。周夢臣也只能回避良田了。好在周夢臣在中官村附近走了一圈,發現中官村西北方向。
有很多水洼與土山。風光不錯。在水洼附近已經有人種稻了。在北方這樣的稻田風光,更是一景。已經有零零星星的達官貴人在這里修建別院。但是還不是太多。
周夢臣立即敲定,將這里幾座土山買下來,作為醫院的產業。
只是周夢臣到底不是北京人,他對北京并不是太熟悉,并不知道這里其實大名鼎鼎的圓明園所在之地。
再晚些,也就是萬歷年間,國舅李偉在這里修建清華園,這里掀起了修建園林的高峰,成為了園林密集的地方,到了清代,這里更是皇家園林所在之地,而后一代代發展,才有大名鼎鼎的圓明園。
而今這里還是一片自然風光很好的湖光山色而已。
周夢臣這樣做,會讓后世這一帶變成什么樣子?也只能時間能告訴答案了。
薛老先生似乎也很心急。不等醫院完全完工。他就挑選了十幾個徒子徒孫來到了中官村。
薛老先生一到,就當仁不讓的成為的焦點所在。
之前李時珍與李云珍兩人一直持續不斷的免費醫療。這里也距離了相當一部分病人。薛老先生一到,二話不說,就搶了李家兄妹的位置。開始為患者診治,開始了教學模式。
李時珍與李云珍兩兄妹,也都混在薛老先生徒子徒孫之中。就差拿了一個小本本,將講解的東西全部一一記錄下來了。
薛老先生一出手,效果要比李家兄妹要強上不知道多少倍。
似乎,不管什么時代,對中醫,所有人都有一個概念。那就是中醫年紀越大,醫術越好。李時珍與李云珍醫術不能說差。但是畢竟年輕,很多時候不能讓病人信服的。這些病人非要刨根問底,一一弄個明白不可。
但是有些事情,他們也是聽不明白的。
更多是要一個心理上的安慰而已。
李時珍與李云珍不得不將大量精力放在這上面。
但是薛老先生一到,卻從來沒有這樣的狀況。似乎這些病人,一見薛老先生白發蒼蒼,帶著拐杖,就已經信服無比。說什么就是什么。只是讓周夢臣看薛老先生的拐杖,總是有一種違和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