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誰的炮?
蕭教主輕輕一笑說道:“不就是火藥嗎?誰不會用。不得不說,北京軍器監造的炮就是好用,還輕便。幾個人就能抬到城下,直接轟擊城頭。這是我準備的殺手锏。”
“這兩日我也觀察了永寧關上的情況,可以說是武備不修,人員不足。估計軍器監的炮都沒有多少,之前那些永樂景泰年間的老家伙們,該炸膛的炸膛,該廢掉的廢掉。而今看我們的火炮如何了。”
周夢臣萬萬沒有想到。他軍器監生產的火炮,成為轟擊大明城頭的武器,更沒有想到的是,而永寧關頭居然沒有軍器監產的火炮。
韃子這里為什么有如此數量批次的明軍武器,這個問題周夢臣一時間想不明白的。但是永寧關頭為什么沒有軍器監的火炮,是很容易想明白的。
很簡單,首先是軍器監生產的少。
雖然周夢臣改良的生產工藝,實現了火炮大批量生產的技術。但是他滿打滿算,開足馬力生產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在夏言下臺之后,各種生產都被限制了。這一段時間,軍器監總共生產了近兩萬門火炮。其中一萬門以上都在西北。剩下的由宣大京營浙江幾處分了。薊州鎮本來就排在后面。而且永寧關在薊州鎮的序列之中,也不排在前面的。
故而沒有分到卻是很正常的。
兩次大規模增加薊州鎮的火炮,第一次是在創立薊州鎮的時候,第二次是土木堡之后,大規模增加邊防的時候,也就是景泰年間,之后不能說沒有加固。但是規模都不大。
當然了,永寧關上的火炮并不是都是永樂景泰的老古董,但是數量相當不少。
韃子用軍器監炮轟擊永寧關的聲音傳的很遠。
在幾十里外,周夢臣忽然豎起了耳朵。一揮手讓下面的人都停止動靜,好一陣子才說道:“是我們的炮。”
幾個工匠細細聽了,說道:“大人說的沒錯,是我們的炮,少說有三十多門,有這些炮在,永寧關一時半會兒出不了什么事情。”
畢竟是他們生產出來的。而且試炮環節更是沒有少聽,對于這種炮聲再熟悉不過了。
周夢臣聽了,也有幾分寬慰。
他的計劃失敗了。
他本意是從北京到永寧關,一天一夜趕到。但是他在傍晚時分就到了燕山腳下,距離永寧關四十里的地方。問題是剩下的路都是山路了。周夢臣本來想連夜趕路,但是這個時代的照明設施下,趕著馬車走不大熟悉的山路,這簡直與找死沒有什
(本章未完,請翻頁)
么區別。
周夢臣只能無奈,在安營扎寨休息一夜,第二天一早,也就是現在。周夢臣放棄馬匹,用馬匹拉車。自己步行跟著大隊人馬一起走山路。
說實話,這山路用后世的眼光來看,并不險峻。比起后世懸崖上的掛壁公路之類的山路,根本不算什么?唯一的問題是路不大好,但是越野汽車也能一個油門上去。
但問題就在于這里。
那是以汽車的標準來看。
而今用的畜力。
無休無止的上坡路。馬兒都不堪重負了。
如果說,昨天從北京到了燕山腳下,大部分人要么騎馬,要么是坐在馬車邊上,不用怎么走路。而今不得不將所有馬匹都讓出來拉車,所有車夫民夫,乃至士卒都要下來推車。
日出之后,這才走了兩三個時辰,就累的不行了。
“周兄,如此一來,我們是不是能喘口氣?”李儒說道。
所有累的不行的人之中,李儒是最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