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芳是何等人?
他簡直膽大如斗,千軍萬馬都敢沖一出,更不要說這種用利的局面了。他瞬間打瘋了。眼睛一掃就看見一面大旗。
馬芳在蒙古長大。對蒙古人再熟悉不過了。只需一眼,就看出了韃子指揮中樞所在。馬芳根本不管眼前韃子騎兵,有些韃子騎兵眼看被馬芳追上了,卻不想馬芳只是給他們屁股上一刀,居然沒有殺他們。
倒不是馬芳心善了。而是殺人是要費力氣的。畢竟困獸猶斗,馬芳都不怕費力氣,但是他擔心浪費時間,因為戰機,就那么一瞬間。
畢竟不管韃子主將是誰?身邊都是重重護衛,在前面也要有數支人馬護衛,不會傻到不保護自己的主將。而今卻是韃子前部到處亂跑,騷亂了陣線,露出一個破綻來。
但是這個破綻不可能維持太長時間的。
即便如此,馬芳沖向韃子主將的道路也不暢通。
韃子之前是沒有發現。一旦發現明軍居然敢反擊,敢反擊也就罷了。居然千余人就敢沖韃子本陣。一瞬間不用誰指揮,無數韃子從四面八方瘋狂的向馬芳撲了過來。
馬芳一時間居然沖之不動。
卻見王效忽然橫里殺出,他帶著錦衣衛騎兵,手中一翻,全部拿出火銃來。連開數銃
(本章未完,請翻頁)
,為馬芳打開一個通道。
說實話,錦衣衛騎兵的戰斗力是遠遠比不上大同騎兵的。畢竟一個是最危險的戰場之上廝殺過不知道多少次了。另外僅僅是在訓練場上挑選出來的。但是有一點,卻是讓大同騎兵羨慕不已。
那就是錦衣衛這些騎兵的裝備太好了。
清一色嶄新鴛鴦戰襖,而是加料的那種。
鴛鴦戰襖本來生產要求很嚴苛的,多少斤棉花,里面多厚的鐵絲網,外面的銅釘什么規格,有不要甲片等等。只是真正合乎標準的鴛鴦戰襖邊軍已經很多年都沒有見過了。原因大家都知道。
層層克扣之下,連原料都未必夠。這鴛鴦戰襖,就真成為繡著鴛鴦的棉襖了。甚至有棉花還是好的,至少還能御寒,當一件衣服穿,就怕連棉花都不多。
而今錦衣衛騎兵,請軍看宣宗行獵圖,世宗南巡圖。對,里面那些護衛的士卒就是錦衣衛。他們穿著鴛鴦戰襖,何止沒有偷工減料,甚至還加料了。里面甚至還有一層絲綢內襯,據說是成吉思汗防箭的辦法。
當然了鴛鴦戰襖僅僅是一例,其他各方面都用。什么手銃,手-弩,各種裝備。他們都有。
只是大同騎兵都覺得錦衣衛騎兵都是樣子貨。沒有見過血。
此刻錦衣衛騎兵在王效的帶領之下,一頓輸出,打得韃子沒脾氣。王效對馬芳說道:“馬兄,下面看你的了。我在這里為你守住后路。”
馬芳也沒有多說,說道:“謝了。”就從王效打出的缺口,水銀瀉地一般殺了進去。
王效隨即拔出了繡春刀。說道:“為陛下效死的時候到了。”
隨即與韃子騎兵混戰在一起了。
其實很大同騎兵看法一點也沒有錯,這些錦衣衛騎兵,看上光彩靚麗,真打起仗來,卻差太多了。畢竟殺過人與沒有殺過人是有區別的,上過戰場與沒有殺過戰場是有區別的。
但是有一點這些錦衣衛騎兵卻遠勝大同騎兵,就是對大明皇室的忠誠。
不夠忠誠,也不可能被選出來護衛圣駕,作為嘉靖身邊最后一層防線。
而且這些錦衣衛的家都在北京城中,錦衣衛消息一向靈通,他們比任何人都知道這一戰關系到什么。所以他們或許戰技經驗,都不出色。但是敢死之心卻有的。而戰場之上,很多時候也沒有那么花哨。只要敢死就夠了。
大明皇室二十六個親兵衛中,最后的精華在這里如他們先輩一樣殺敵。而馬芳已經沖到了韃子大旗下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