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桑干河上
周夢臣巡視過天成衛之后,就轉道南下,重新來到了許家堡。
此刻許勇聽說周夢臣要來了,立即出堡相迎。客客氣氣的將周夢臣迎到了許家堡之中。
周夢臣笑著問道:“老者,這又是何必?當初,你可不是這樣的?”
許勇跪地說道:“草民當初不識大人天威,死罪死罪。今日得知大人乃天下名將。海內重臣。自然不敢怠慢。”
周夢臣哈哈一笑,也就不為己甚了。
只是許勇在酒宴之上。頻頻夸獎許家兒郎勇武,恨不得令兩個許家兒郎真刀真槍在席上拼殺,好得周夢臣青眼,選入軍中。
可惜今日不如當初。
當初,周夢臣剛剛入大同兩眼一抹黑,所以才大開方便之門。而今周夢臣并非不缺精銳士卒。但是已經定了規矩,就要按照規矩來辦。大同那邊一直有招募士卒。但是正兵要求比較高。
而且入伍之后,也要從基層做起。
哪里有當初親衛的待遇好。
周夢臣而今不能破自己的規矩。除卻許虎臣而今周夢臣的親衛之中,許家的人一個也沒有留下來。
周夢臣隨即南下,到了桑干河上,棄馬登船,帶了百余親衛,其余的先渡河南下。周夢臣先與之前勘探桑干河的外門弟子匯合之后,放舟東進,不過一日功夫,順水而下,就到了太行山西麓。
到了這里周夢臣就不敢乘船了。而是該登山了。
選了一座高峰登上去,周夢臣看得很明白,桑干河從太行山之中滾滾東去。這一段河流沖擊在太行山中,將山脈給深深的切斷,水流湍急,亂石暗礁不斷。他用望遠鏡看下去,就有一種心驚的感覺。
這就是桑干河最棘手的問題,這四五十里的太行山區航道不行。
如果這里能夠修建好。恢復通航的話,對朝廷,對大同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利好。畢竟水運要比陸運要節省太多了。
一個外門弟子說道:“弟子在北京的時候,就聽說過一個故事,說是古代江南有一位高僧,他許下宏愿要修建一處寺廟。但是該修建到什么地方?他說船止則止,他從江南登船,一路向北,走到了西山下面,因為船到這里不能走了。”
“而他最后就是盧溝河之上,也就是這里向東大概五十六里左右。”
周夢臣說道:“你們勘探了這么長時間,可有什么想法?”
(本章未完,請翻頁)
這個弟子說道:“弟子愚鈍,沒有什么辦法?這里不能通航,因為兩個原因,水流落差大,湍急的很。船到這里不能控制,二來就是礁石特別的多。”
周夢臣說道:“如果,我說如果,將這里的水位抬高一些?抬高多少才能通航?”
周夢臣想的很清楚,不管是水流湍急還是礁石,都是水淺。如果在下面修建一座大壩,讓水流擋住,人為的推高水位。是不是就能讓這里水流變深,速度變慢了?
這個弟子計算了一陣子,說道:“師傅,我估計要一百丈。”
周夢臣大吃一驚,說道:“一百丈。”
這個弟子說道:“我這僅僅是估算,畢竟大同地勢要比北京那邊高太多了。”
周夢臣還沒有提出海拔的概念,但是測量相對高度的辦法,卻已經傳授下去了。這個弟子的判斷,北京地勢與太行山西邊的地勢最少差了一百丈,也就是三百米。
但是一百丈的高度,實在太高了。
這個時代的水泥決計不可能修建這么高的大壩,更不要說,這么高大壩還過船?這也是一個難題,不知道要用幾級船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