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辛愛屢敗,將俺答的聲望打落。而今這聲望不在了。
但是即便這樣。這么大地域,還有豐州灘,黃河沿岸的農業區。又有大量游牧部落。土默特部于大明自然完全不能比。但是大同鎮卻比過土默特部。大同百姓加起來不過百萬。單單是人丁上都比不過。其余資源上,甚至即便比農業資源。豐州灘乃至其他地方,真正開發出來,也是完勝大同鎮的。
即便是推動工業革命,也是需要時間與沉淀的。
這都是急不得的東西。因為著急也沒有什么用處。
周夢臣心中暗道:“我常要別人沉得住氣,耐得住寂寞。到了我自己反而有些受不住了。”
周夢臣向楊繼盛行禮說
(本章未完,請翻頁)
道:“楊兄的教誨,周某銘記心間,給我一點時間。”
周夢臣回到了巡撫衙門。將他準備文書一項一項鋪了桌子上,靠在太師椅上,腳勾著桌子,讓椅子腿一根落地。隨著腳一勾一松,整個都晃晃悠悠的。
這就是當初他讀書時候,遇見難題的做法。
周夢臣想了好一陣子。隨即起身,將這些文書全部疊在一起,取來一個火盆。扔了進去。片刻之間。他數個月的思考都化為飛灰了。
周夢臣心中苦笑。暗道:“早知道有今日,我當初就該去旁聽一下經濟學。”周夢臣之前的所有計劃,都建立在的糧食生產穩定上的。而今這個基礎不在了,即便周夢臣不想將銀子全部投入農業之中。這些計劃也都要推倒重建了。
有些東西,就好像呼吸一樣存在。大家都以為常的時候,就不覺得多寶貴。而一旦失去,才知道是多么寶貴。
周夢臣終究不敢去賭,未來數年沒有一次大旱災。
或者說今年的旱情會不會綿延整整一年。
周夢臣起身徘徊,心中暗道:“或許很多東西都是有聯系,鋼鐵生產。水泥生產,乃至于火藥生產,之前都是因為戰爭拉動。或許大同需要一項大工程。”
周夢臣之前的規劃。是大舉投入軍器監。水泥作坊。將生產出來鐵賣出去之后,收攏資金。將生產數來的水泥全部投入邊墻的修繕。畢竟一個固若金湯的邊墻,可以節省大量守邊的兵力。
因為周夢臣也知道,大同的兵力已經到了極限了。
十四個衛所,五萬騎兵。四萬京營。其中京營是朝廷能夠完全控制的。但是即便如此,這十幾萬大軍。已經讓朝廷對他有些敏感了。如果不是周夢臣讓李儒當大同總兵,這個數目也未必有。
所以參與復套之戰的,也只有這些了。
說起來,人數并不是太多的。這也是為什么,周夢臣想要用更多工事與火器來代替人員。就是為了能讓復套的時候,大同留守的軍隊越少,能投入戰事的軍隊也就越多。
只是而今看來,周夢臣的原計劃不行。不過,未必沒有辦法,將水利工程與周夢臣之前計劃結合起來。在此之前,周夢臣必須去考察一下,大同水利計劃有什么預案。
周夢臣之前設想截斷桑干河水的大水庫。自然是不可能的。投入太大了。其他工程。周夢臣了解不多。但是他知道有一個地方知道。那就是大同書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