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的穿越回1980年,在度過了最初的窘迫之后,周陽一直在思考自己未來的目標應該是什么。
大把賺錢,實現財務自由?
這對周陽來說太簡單了,他在紐約用四個月時間賺了三萬多美元。來香港滿打滿算也就兩個月,但賺到的錢如果用來買他現在租的房子,已經可以至少買五套了。他以后就算每天混吃等死,光靠收房租也能比大部分香港人生活的好。
至于天天做新郎,夜夜換新娘,全國各地都有丈母娘?
這也一點不難,只要舍得送車、送房,就算港姐和視后,都能左擁右抱滾上床。周陽長得雖然不算大帥哥,但至少比劉阮雄還是要英俊的。
自認為是一個俗人的周陽,不會掩飾自己對財色的追求。但接下來的生活如果都是花天酒地、聲色犬馬,那是不是也太無趣了?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是幾千年來,中國大部分傳統文人,最樸素的價值觀。周陽自認為也是一個傳統的人,至少他不愿意留在美利堅當二等人。
依托國內、立足香港、放眼世界!這是周陽給自己設計的發展路線,畢竟中國蘊藏著未來四十年,全球最大的發展機遇。
但是如何去把握機遇,把個人的發展完美的融入到民族復興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對于香港這樣只有幾百萬人口的彈丸之地來說,塑膠、紡織、玩具、服裝這些輕工業,就足以鑄就它的經濟騰飛。
但中國是一個人口超過10億的大國,就算把衣服、襪子賣遍全世界,也無法帶來真正的富強。高科技和重工業,才是中國崛起的脊梁,所以周陽也自然打算從這兩方面入手。
相對于重工業,周陽其實對高科技更熟悉一些。畢竟在華為被斷供之后,中國網民幾乎一下子都能對晶圓廠、光刻機、制程之類的名詞說得頭頭是道。
周陽穿越前還讀過關于喬布斯的傳記,他十分清楚的記得蘋果公司上市的時間,是今年的12月12日,恰巧是中國的某個電商節。
等抓住了“兩伊戰爭”帶來的國際油價暴漲行情之后,他就會去申購蘋果的新股。在明年IBM公司推出PC機之前,蘋果公司還是比較被美國資本市場看好的,股票上市后多多少少能漲一段時間。
而隨著個人電腦時代的來臨,美國在八十年代還會誕生許多名動一時的科技公司,比如康柏、戴爾、思科、SUN、微軟、甲骨文等等。
這些投資機會,周陽肯定不會錯過,但你說要讓他在八十年代扶持一批中國的高科技企業,難度實在太大。橫在面前的第一只攔路虎,就是巴黎統籌委員會。
要知道在1980年,中國連進口8086芯片都會受到限制,又談何發展個人電腦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