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閃眨了眨眼睛,一臉無知,“這個琴可以嗎?”
姜峰打開琴箱,檢查了一下琴弦,微微有些生銹,不過保養的很不錯,看來洛楊有好一陣子沒有拉小提琴了,從前生病都不舍得少練一天的洛楊,突然之間就不拉小提琴了,真是讓姜峰費解了好長一段時間。
“姜峰叔叔,可以開始了嗎?”
叔叔?
“你叫我哥哥吧,叔叔有點老呢。”
因為直到洛楊是閃閃的哥哥,要是被閃閃叫叔叔好像輩分上有點占洛楊的便宜啊。
“那我就教你姜峰吧。”
如此冷傲的語氣,截然不像一個四五歲的孩子。
“閃閃想怎么叫就怎么叫。”
“姜峰,可以開始了嗎?”
德彪西的《月光》,是德彪西獨特個性逐漸進入成熟時期的過渡性作品。原屬從1890年開始寫作的鋼琴組曲《貝加莫組曲》第三樂章,但作品實在太美了,以至于人們常常將它單獨抽出演奏,久而久之,便忘了其真正出處。
月光是很有表情的行板,9/8拍子。作為德彪西作品中最為大眾化的一首,美麗的旋律暗示了對月光的印象,甚弱和弦的反復更加深了這一印象,速度輕快的琶音描寫了月光閃爍的皎潔色彩,仿佛置身于晴朗而幽靜的深夜氛圍之中。
原曲是鋼琴版,姜峰猜想閃閃聽到的應該也是鋼琴版,他能如此準確地哼唱出旋律,應該是在餐廳吃飯的時候聽到了鋼琴演奏版,因為小提琴相比鋼琴而言,沒有那么容易記住旋律。
姜峰憑借記憶將《月光》演奏了一遍,中間斷了兩次,不過好歹還是完整演奏下來。
閃閃沒有表現出很興奮,只是淡淡說了句,“好聽。”
“沒什么好聽的,很久沒有拉過這首曲子,練琴這種事一天都不能停下,工作以后我拉琴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好懷念和你爸爸一起在青少年交響樂團的時間啊。”
“姜峰,我要去練琴了,你說的對,一天不練琴是不對的。”
照顧小孩總要找點事情做,沒想到閃閃自己已經安排好了要做些什么,姜峰也不用再費心思。
“你就這樣對著鏡子拖著琴嗎?洛楊沒有教你別的?比如拉空弦?”
“沒有。爸爸說拿著琴站穩是基本功,如果站不穩根本沒辦法學下去。”
“不,我的想法和他不一樣,以你現在的年紀能站十分鐘已經很好了,應該試著聽聽自己琴的聲音,你還沒聽過自己拉琴的聲音吧,想不想試試看?”
閃閃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嘟著嘴想了一想,天使般的小臉突然盛開笑容,用力點了點頭。
“想聽。”
“小提琴空弦的四根弦分別是G、D、A、E,你知道分別是什么音嗎?”
沒等閃閃回答,姜峰就把音高對應的音名講了一遍,這么簡單的樂理知識在姜峰看來還是應該早早教給孩子,千萬不要讓孩子只懂得記指法,一開始看起來,好像相比講授復雜枯燥的樂理知識,只教指法容易很多,但最后孩子音感很差,練了一段時間就沒了興趣。
閃閃學習能力很強,姜峰說了一遍他就都記住了,等姜峰拉著他的手讓弓子在琴弦上劃過時,閃閃已經能跟著唱出那些音。
“很不錯啊,閃閃,洛楊教過你嗎?”
“嗯,教過。”
“原來如此,要不要試試拉一個小曲子?”
“什么曲子?”
“小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