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一般沒有時候都在書房讀書,雖然這里的好多書都已經讀過了,可是她依然是樂此不疲。
“娘,注意休息啊!”高寵進來看到母親埋頭在書案上,趕緊提醒道。
“是大郎啊!”李氏抬起頭,微微笑了一下。這一段時間她對于自己的這個兒子還是很滿意的。
先不說給自己長臉的種種表現,就是賣出去了一萬頃祖田,高家也沒有傷到分毫,這個開平瓊漿和燕風樓的業務,已經完全的將這個損失給補了回來。
“有什么事情嗎?”現在的這個時候,這個兒子應該在校場上練兵才是,怎么突然跑回來了?
“娘,我想向您告幾天假,出去一趟。”
“去哪里?要干什么?”李氏還是有些緊張,畢竟自己的兒子才十五歲,到現在還沒有怎么出過門呢?
“今年不是有武闈嗎?我想去試一試,爭取給您拿一個武狀元回來;讓您也榮耀一回。”
“還是算了吧!又不是文狀元,有什么好炫耀的。這個東西你還是不要參加了。”沒想到李氏卻一口拒絕了。
“為什么?母親,我已經不是勛王了,得了狀元也能光耀門楣吧?”
“那要看是什么狀元了?如果是文狀元,我肯定帶著你去祭祖,告慰祖先在天之靈;武狀元還是就算了。咱們大宋立國已經一百多年了,按說也出了數百的武進士,還有幾十個武狀元,你聽說過有一個光耀門楣的?
其中只有為數不多的有了一些作為,不過也是棄武從文,以文人的身份為起點的。這一百多年就從來沒有武狀元直接投身行伍的,都要轉到文人的系統中,慢慢的熬資歷。你有這個時間跟他們耗嗎?照我說:武狀元還是算了吧!
我聽說前些時候官家也在京城,武成王廟根據太學的模式,成立了武學;準備招收100人,也分成上舍,中舍和下舍,學期3年,培養武學人才。可是結果如何呢?短短93天就夭折了。
你如果真要是想光耀門楣,就安心的讀書,憑借你的本事,真要是中了進士,也是一段佳話。”
高寵一陣的無語,知道大宋的武人地位比較低,可真不知道是這么低。
他長嘆了一口氣道:“娘,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味地傻讀書也是不行的。正好這次劉子翼要進京趕考,我和他一起去一趟,哪怕只是感受一下考試的氣氛,就是以后棄武學文也是有幫助的。”
“你真的想要棄武學文?”李氏的心中生氣了一絲興奮。
高寵有些無奈,他眼珠一轉道:“這樣吧!咱們以三年為限,如果三年之內,我還是沒有什么作為,我就答應娘棄武學文。”
高寵心中想著,反正3年之后已經是靖康年了,到時候天下大亂,您想讓我學文也學不了了。李氏心中想著,反正就是三年,倒時高寵也不過是18歲。自己的兒子如此聰明,只要肯用功,自己再管嚴點兒也不是沒有機會。前朝蘇子的老爹蘇洵蘇老泉,不也是27歲才開始發奮讀書,40多歲才開始成名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