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的五京、太原之流,與汴梁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
汴梁地處黃淮之間,控引汴河、惠民河、廣濟河和金水河,具有便于漕運的優越條件,在宋朝定為首都后,遂成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北宋的東京城,在唐汴州城及后周東京開封府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和擴建。共有外城、內城及皇城三重。
開封的外城又稱“新城”或“羅城”,為周顯德三年所筑,城周長四十八里多。
宋真宗趙恒、宋神宗趙頊重修,宋徽宗政和六年更展筑城垣南部,周圍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呈菱形,南北長而東西略窄。
外城辟十二門,又以汴渠、惠民、金水、廣濟四河貫串全城,另設九個水門。外有城壕名護龍河,闊十余丈。濠內外皆植楊柳,粉墻朱戶,禁人往來。
外城每百步設馬面、戰棚、密置女頭,旦暮修整,望之聳然。城里牙道,各植榆柳成蔭。每二百步置一防城庫,貯守御之器。有廣固兵士二十指揮,每日修造泥飾。可見其建筑完善和防御的嚴密。
開封還有內城又名“里城”或“舊城”,其始筑年代不詳,唐德宗時宣武軍節度使李勉重建,周世宗曾加營繕。內城位于外城中央,略偏西北。周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約當今的開封城。計辟朱雀、望春、宜秋、景龍等十門。
還有皇城即“大內”,又名“宮城”。原為唐代宣武軍節度使署,后梁都汴時改為建昌宮,后晉改為大寧宮。宋太祖建隆三年又增廣皇城東北隅,皇城東西寬1050米,南北長1090米(合周七里余)。辟乾元、拱宸等六門。
皇城內宮闕大都依西京洛陽建制,總計約四十余所,分作不同用途,如常朝則文德殿,圣壽賜宴則紫宸殿,試進士則崇政殿等等,規模極為雄偉壯麗。
東京城內有四條寬闊筆直的大道,稱作“御路”,作十字形相交,分別通向外城的南薰等四正門道旁有人行道、水溝及綠化地。
從大道又分出若干縱橫交錯的道路,多呈直角相交,將城區劃分成若干方格形稱作“坊”的居民區商市則設于內城宣德門至州橋以東的潘樓街土市子及相國寺一帶。以后隨著城市商業的發達,坊與市的界限被突破,商店多沿街設立,城東南汴河東水門沿岸的市區,竟延伸至七八里以外。
劉韐和張叔夜坐鎮城頭,城中也招募了不少的軍隊,加上有火器助陣,大家的士氣高昂。
若是金人一味的強攻汴梁,即便是十幾萬金軍精銳全部死光了,也未必能攻下汴梁城。
不過汴梁有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人口太多了,巨大的糧食壓力,在和平年代,靠著汴河的轉運,還不是太困難;一旦到了戰爭時期,被掐斷了汴河,斷絕了外來的糧草,汴梁就會出現饑荒。
這一場戰斗一直持續了一個月,城上雖然出現了幾次險情不過卻都是有驚無險的應對了過去。
不過這個時候開封開始缺糧,不要說平民百姓,就是達官貴人家都開始控制飲食,那些招募的將士們更是每天以稀粥度日,軍隊也是抱怨連天,讓劉韐和張叔夜一籌莫展。
這個情況在開封城內引起了一陣的慌亂,投降派更是四處出擊,宣揚悲觀的論調:開封城內百萬之眾,如果金人這么圍困下去,不過幾個月就是一座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