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得空就在植物園里面走走,雖然這些植物都是比較普通的,但它們的生命力驚人,超出了他的認知范圍。
他一度想要把研究所里面的植物移植到這里來,礙于這個是民眾觀賞性地方,不適宜放珍貴的稀有的植物。
一同跟他走走的學生驚訝地發現,“這里的植物生長力很好,你看這棵楓樹,種下去不到兩年,就有四五年的大小了。”
“這里的蟲子很多,吸引了很多鳥類,我記錄的鳥類都超過五十種了。”
“這么多,怪不得這植物園里,到處都是扛著‘大炮筒’的觀察者。”
春天到了,很多鳥出現在植物園里,這吸引了大批鳥類愛好者。
一個個都扛著自己的“武器”,近距離觀察。
朱院士發聲:“這里環境好,食物充足,人尊重生物,生物對人產生了好感。”
保衛耳鼠的隊長匆匆找來,“院士我們發現了。”
朱院士知道他要說什么,直接讓學生們先回去。
兩人秘密商談,隊長說:“我們發現了白總的秘密基地。”
隊長把拍攝到的視頻給院士看。
這一棵樹,誰都熟悉,一看就知道這是櫰木。
這是這櫰木比展覽館里的要好得多,上面的果實又大又圓。
隊長說:“這幾天耳鼠一直往山上跑,我們一路追過去,就發現了那個地方。
十分隱秘,從天空往下拍都發現不了。”
“非常好,我們現在就去看看。”朱院士說。
院士跟著隊長過去,走過崎嶇的山路。
隱藏的山林里的人出來,說道:“我們在這邊發現了一條小道。
雖然不是很明顯,但是我們可以肯定這就是白玉蘭女士常走的路。
還有些腳印是比較新的,她大概這幾天也往這邊來過。”
“好,往前面帶路。”
幾人一路往上,山路難走,朱院士還是堅持下來了。
“看這個腳印,通過檢測,這個腳印是兩天前留下來的。
前兩天正好下雨,道路泥濘,白總的腳印就留下來了。”
一路往上走,終于在一處背風坡,看到了那棵樹。
朱院士激動地往下滑,終于發現了白玉蘭的秘密。
耳鼠媽媽帶著兩個孩子竄上竄下,在樹葉間抓了一條大青蟲,咬給小耳鼠。
小耳鼠用爪子抓,塞進嘴里,一口咬下去滋出綠色的液體,兩口就把蟲子給吃了。
另一只小耳鼠啃食樹皮里的蟲子,吃掉櫰木表皮伴生的小嫩草。
這一棵樹十分健康,吸引了許多蟲子、菌落寄生,這些東西就是耳鼠們的食物。
食物豐沛,讓四只耳鼠們吃得肚子圓圓的。
院士激動地繞圈,圍繞著這棵樹轉了幾圈,眼里全都是激動。
樹形樹冠比植物園里的要大一倍,向外散發著生氣。
這個生氣,是它的母株所沒有的。
但它也比較霸道,以它為中心300米之內不見一株表層植物。
能生活在它周圍的,都是扎根大地的高大的樹木。
正是這些大樹的樹冠,遮住了天空,也擋住了飛機的視線。
終于找到白玉蘭的秘密了。
自從上一次她在醫院里拿出一顆果實,大家就對她很警惕。
在不為人知的地方,對她進行監控。
要不是有人力保她,怕她也被叫進去調查了。
院士對隊長說:“在這里建立封鎖線。
誰都不許進入,我立刻報告上去,給你特殊權利。
如果一旦有人闖入,格殺勿論。”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