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目相對,心照不宣,郝蓀照著采訪提綱發問,葉秦自然逐一地回答。
比方對周衛國的角色理解:
“如果讓我概括,是一個李云龍跟趙剛的結合體。”
“李云龍、趙剛的結合體?”
“沒錯!周衛國跟李云龍性情上,都帶著一股痞氣,一腔血性。”
葉秦開始學說話:“你怎么不敢跟旅長干一仗!”
“什么他娘的精銳,老子打對的就是精銳!”
“你他娘還真是個天才!”
“噗嗤,哈哈,你學的真得太像李幼濱老師。”郝蓀被逗樂得前仰后合。
葉秦攤攤手:“周衛國是震旦大學的學生,他有知識,做事有克制,就像燕京大學畢業的趙剛,不會像李云龍那樣粗魯,大咧,說糙話。”
“但趙剛在李云龍的潛移默化下,行事作風也有李云龍的一面,所以就有綁長官那一幕。”
郝蓀道:“網上的確有很多把《亮劍》跟《雪豹》相媲美,認為是亮劍以后難得一見的抗戰片。”
“可我很好奇,你為什么會想到接拍抗戰片,要知道你之前可一直被譽為古裝熒屏男神。”
“最帥二郎神。”
“最邪魅的魔尊。”
“是的,是的。”葉秦勾勾嘴唇。
望著說出這話的郝蓀臉不紅心不跳,小姐姐,這個綽號還不是你賞的?
“我選抗戰片的初衷,很簡單,就是要打破觀眾粉絲對我的印象……演員不能總呆在舒適區里,演千人千面,拓寬戲路………”
巴巴說一通潤色過的的套話,郝蓀再放一個彩虹屁總結:“這是一次冒險的舉動,但從結果看,你賭對了。”
“我看到很多網友在你圍脖下留言,已經把古裝男神,改成抗戰男神。”
葉秦一臉的平靜嚴肅,有趣的靈魂這回一點兒沒有不正經。
“從來沒有什么神仙,抗戰也沒有所謂男神,都是可愛的人用血肉之軀鑄造鋼鐵意志的長城。”
郝蓀眼前一亮,重新打量著面前的男人,帥哥,你誰啊?
微微愣神,一邊拿筆輕輕地記下,一邊問道:“那你是怎么從質量參差不齊的劇本里挑中《雪豹》?”
“因為我看過原著小說《特戰先驅》后,我就篤定這部改編劇能火!”
“能不能說的更具體點?”
“道理很簡單,那些抗戰片是神劇。”
葉秦娓娓道來,“《雪豹》、《亮劍》都是抗戰爽劇。”
抗戰神劇的分界線,要從05年橫空出世的《亮劍》論起。
在此之前的抗戰電視劇,基本是群像樣板戲,像《三大戰役》氣勢恢弘的精品少之又少。
許多抗戰片流于表面,人物不立體,故事也是流水賬式,完全沒有諜戰片的跌宕起伏,驚險詭異。
而《亮劍》,首次把個人英雄主義搬到熒屏,打破軍人偉光正的形象,有優點有缺點,賦予痞氣、流氣、義氣。
雖然服化道拉垮,山本特工隊一水穿越的美式M3沖鋒槍、粗制濫造的道具“意大利炮”,但架不住群像人物,入木三分,劇本創造在代入感、真實感上,著重添加爽感。
就像平安格勒戰役,雖然不符合八路軍軍紀嚴明的特點,但爽點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