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別提帶來的人氣,Fisrt電影展門票已經售罄,媒體、影迷、粉絲都云集在西寧,直接帶動當地的旅游業。
“創投會還沒有結束吧?”葉秦問道。
“沒有,準確地說,還沒有開始,現在才確定入圍名單。”
宋文透露道:“今年我們收到的報名,有300份左右,導演處女作比例占87%,會經過初審復審,審出13到15份,拿到產業放映會。”
“怎么,葉總有興趣參加創投會?First非常歡迎,今年創投會的終審評委,有蘆偉、曹寶平、粱晶幾位老師。”
楊巍鼓動道:“因為業內沒人愿意投資青年導演,所以我們就自己來,搭建這么一個融資平臺,評委、嘉賓可以投資,也可以幫忙拉資金。”
“我們覺得,投資電影,最重要的是投‘人’!”
葉秦對這種說法不置可否。
華夏的制片人制度還只是雛形、非常粗糙,所謂投資“人”,其實是投資人手里的項目。
更簡單地說,就是劇本。
葉光紀這些年也收了不少劇本,像《追兇者也》,但都是熟人介紹,真正路人投來的作品質量,參差不齊,大浪淘沙。
索性,編織一張網,讓魚往里跳。
“我希望借First平臺,推行一個計劃。”
“每屆拿出50萬作為獎勵池,獎勵入圍的青年編劇,劇本會由葉光紀受理,而且邀請導師協助、指導二次創作……”
葉秦并非不大氣,而是先試試水,他可不像王撕蔥,大撒幣地推出“香蕉圓夢計劃。”
第一名獎金150萬,第二名120萬,結果愣是拖欠選手們獎金,一地雞毛。
他打算步步為營,電影工業化,先從編劇入手。
好萊塢的根基之一,是20世紀80年代確立的劇本模式。
7頁紙的《‘千面英雄’使用指南》,好萊塢制片人如獲至寶,之后強制要求劇本項目嚴格參照。
不符合標準,獨立電影人就無緣投資,而且遭到好萊塢巨頭聯合打壓。
硬生生逼得編劇行業標準化,之后又推出新范式,《作者的歷程》。
推出坎貝爾故事模式,好萊塢商業電影自此有一套敘事模型。
他牛刀小試一把,再整一波大的!
甚至,躍躍欲試,想把“二次付酬”引入,鼓勵編劇努力工作,最干脆就是錢,分紅!
當然,這個步子太大,牽扯的利益太大。
“這個計劃主要定向扶持編劇,既支持外部編劇、團隊、項目及公司,也歡迎優秀編劇簽約加入葉光紀。”
葉秦詢問道:“這個沒問題吧?”
“完全沒有問題,什么時候頒布呢?”
宋文驚喜不已,這可是First第一個獲獎電影計劃!
“我已經讓人研究出個方案,用不了多久,也許創投會當天,順便能發布!”
葉秦認真道:“我還會在我的圍脖里分布,如今,華夏影迷們需要更多優質的電影。”
楊巍跟宋文對視,神情激動,他們這些天,都被《小時代》、《天機富春山居圖》的高票房挫敗自信。
連這樣的爛片都能高票房,可First出品的獨立電影,卻無人問津。
是他們不行?
楊巍急切道:“這個計劃有名稱嗎,我讓人連忙趕制出宣傳海報。”
關于導演叫,“百夫長”計劃。
葉秦打算到好萊塢考察一遍制片人、導演再定,編劇計劃倒必須爭分奪秒。
華夏,最缺的就是劇本、編劇還有劇本模式。
怎么著,都要“書同文”吧?
輕描淡寫道:“就叫秦篆計劃。”
劉師師望了望楊巍,看了看葉秦,最終視線定格在葉秦,雙手捧臉,掛著笑容,陽光微風里,越笑越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