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臺以后,眼睛亂瞄,在茫茫人堆里,一下找到葉秦的位置,立刻心神安定,等殷陶發完言以后,深深地吐了口氣:
“我現在有點緊張,我不知道該怎么表達自己的心情。”
“這是我拿到的第二個女主角獎,此時此刻,我只想感激《花木蘭傳奇》劇組的所有人,感謝央媽,感謝豫南電視臺……”
葉秦繼續拍掌,必須感謝央媽,還有豫南電視臺,但最關鍵,還是佟麗雅,這部劇可是破2,豫南電視臺的劇王。
劉師師、大甜甜可惜就可惜在,拍的不是電光傳媒事的大劇。
“謝謝大家,今晚是個寒冷但溫馨的夜晚。”
佟麗雅說完下臺,頒獎繼續進行。
之后優秀男演員給了張嘉益、周偉人專業戶孫維名,優秀導演,趙保剛、張紹臨。
甭噴什么“雙黃蛋”,政府獎不用質疑含金量,目的在于表彰,還有風向。
獲獎的大多是現實題材作品,上面的意思再明顯不過,少點穿越古裝,多點現實元素。
這也是年底光電下發的限娛令的意思。
不到一個小時頒獎結束,只見臺上隨即站滿著影視同行,飛天還頒發陽光普照獎,但凡出席的都可以拿獎過年。
舞臺上四十多人人手一個獎杯,金光閃閃。
大家不約而同的看表,不到一個小時,不約而同的吐槽:
哇,這也太快了吧,我特么褲子才脫到一半?
………………
接下來,時間跟舞臺全留給華表,歌舞表演根本暖不了場,氣氛大抵相似。
主持人也一成不變,還是朱菌跟圖經緯,但開場白變了:
“華表舉辦15屆,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是我們的人民、影迷、觀眾以及政府養育了華表,同時華表也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優秀演員。”
掌聲稀稀拉拉,全場毫無波瀾,獎項基本上半公開,得獎沒得獎,完全寫在臉上,跟彩排好似的。
而且頒獎也很急促,不是一個個獎,往往是兩三個獎項的揭曉。
優秀少兒影片獎、優秀戲曲影片獎、優秀農村題材影片獎……輪到優秀對外合拍獎。
屏幕里顯示著10部電影,《聽風者》、《畫皮2》、《龍門飛甲》、《十二生肖》、《一代宗師》、《桃姐》,赫然還有《疾速追殺》。
不過,這個獎肯定不歸葉秦,壓根沒收到通知。
“獲獎的是,《桃姐》!”
此時,身旁的劉天王,掃了眼隨手的紙片,立刻起身上場。
《桃姐》名副其實,少數講述香江二十一世紀以后的市井煙火氣的電影。
香江電影人已經跟底層脫鉤,懸浮在頂上,港片局限在魔幻武俠,賭片,警匪片,一點兒不接地氣。
當年香江電影之所以紅火,大多題材取自市井,早期的鬼馬喜劇,星爺的小人物逆襲內核的喜劇,都能引起一代人的共鳴。
現在,就像馮褲子的《北轍南轅》,飄到哪里都不知道。
劉天王捧著獎杯下臺就坐,徐山爭半開玩笑道:“劉天王,我還以為你的通稿是給優秀男演員準備的。”
“沒有啊。”劉天王搖搖頭,”我沒收到通知。”
葉秦瞪大眼睛,臥槽,劉天王也沒收到通知?
入圍華表可就五部作品。
除了他,孫維明的《總理的四個晝夜》、劉之兵的《忠誠與背叛》,王井春的《警察日記》。
而劉天王的,是《失孤》。
不對啊,印象里前世,劉天王靠《失孤》摘下優秀男演員!
沒道理啊,《失孤》可是完全符合今年3月份出臺的打拐嚴令,社會影響力不可估計,這都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