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行動》里,方新武、高剛具備的強烈責任感,大無畏的英雄主義情結,以及濃烈愛國主義精神,向全世界展示了華夏式的超級英雄……”
主持會議的是童鋼。
這種研討會流程嚴謹,跟事先排練似的,幸虧靠《疾速追殺》、《尋龍訣》,葉秦參加兩回,輕車熟路。
會上的氛圍蠻輕松,聊了一個多小時。
談感想,談過去,談未來。
輪到葉秦發言,他底氣十足,因為《湄公河》證明一點:
“主旋律電影并不意味票房低,只是在題材類型、故事取材、敘事結構、拍攝手法等等,需要注重商業片邏輯!”
影迷們是討厭看主旋律?
不!只是不想看跟白開水似的樣子戲!
突然間,圓桌里一個捧著保溫杯的人冒出來,打斷道:“這話我不同意,我覺得,主旋律,最重要的是要‘三性統一’,觀賞性,不應該凌駕于藝術性、思想性。”
葉秦定睛一瞧,牌子上寫著趙寶華。
嘚,就是稱贊《逐夢演藝圈》該進某雞獎的頂級磚家,八十年代調燕京,任《電影》雜志的主編。
“主旋律”概念,是他幫著時任電影局長提的,另一個“三性統一”的口號,直接讓他躥到燕京電影文藝圈核心。
趙寶華端著架子:“觀眾們主旋律不好看,其實只是我們制作上不好看,但只要你能走進影院,真正耐心坐下來看,是能耐得住看的。
恰恰,只是如今的觀眾太浮躁,沒這個耐心,沒這個意識。”
這丫的賴觀眾什么事?
葉秦撇撇嘴,mmp,別一到電影不行,就把鍋賴給觀眾。
“是嗎,但為什么《湄公河》,就不需要呢?”
“你不能拿個例推翻普遍嘛,《湄公河》只有一部而已。”
趙寶華爭鋒相對道:“根據我們多年的經驗,越是主旋律的,越要在制作上下功夫,但防止題材決定論,也杜絕過度商業化,我們近現代史,不容娛樂。”
葉秦冷冷一笑,“既然您是‘主旋律’口號的提出者之一,您能不能明確指導一下,究竟什么叫主旋律?
什么叫題材決定論,那到底哪些題材算主旋律?
我理論水平低,想聽聽各位的高見!”
童鋼敏銳地嗅到話里的槍味,瞬間察覺到輕松的氛圍慢慢夾雜火藥味。
簡直是一場“道統”之爭,爭“主旋律”的旗幟!
望著葉秦,你丫的不會想舌戰群儒吧?
就見學者、影評人先是罕見的沉默,正準備轉移話題,可聶震席偏偏要聽,讓大家暢所欲言,隨即議論起來。
“到底哪些電影算主旋律?”
“這還用想?革命題材啊,主旋律就是指革命題材!”
“那《湄公河》算不算主旋律?不算的話,咱們今天的研討會不是白開了!”
“我覺得吧,主旋律是內容,葉秦所說的題材、拍攝手法,都是形式,只有內容正確……”
“不不,主旋律的內容,必須是革命題材,可以拍各種各樣的革命嘛!”
“對,商業化太濃重,嚴重污染革命的思想跟藝術!”
“………”
葉秦咂巴著嘴,嘚,這幫老學究老磚家,還是把主旋律跟商業片搞對立!
當然,這是有歷史原因,他來之前,特意做了功課,87年提出“主旋律”以后,89年在燕京,召開全國故事片創作會議。
當時的商業片,一概叫娛樂片,而且主要是港片,那會兒的電影部門,分成兩個陣營。
主旋律VS娛樂片。
支持娛樂片的一方,說的賊清楚:
娛樂片不會與主旋律構成矛盾,應當糾正對主旋律的狹隘理解。
然后,支持這說法的領導調離光電,提前養老,“娛樂片”一派輸了。
但是,娛樂片沒輸,沒多久又掀起娛樂片的第二次高潮,上頭就開始資源傾斜主旋律。
《開國大典》、《百色起義》都是資助對象,用來抗衡來勢洶洶的娛樂片。
以致于賈科長這幫第六代,一直以為電影只有兩種,娛樂片、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