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多項式呢,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
“…………”
“接下來大家翻到第五頁,我們來看一下整除的概念……”
“……關于最大公因式的內容,比較簡單,大家自己看一下書哈,接下來我們講因式分解定理,關于因式分解,我們在中學階段已經學習了一些,其中有些搞競賽的同學更是已經很深入學習過了……”
“……”
和馬新武老師一樣,趙大偉的講課也非常快,甚至比馬新武講得還要更快,有些內容直接就跳過去了,根本就不講,只有一些非常重點的內容才會進行詳細的講解,而且他講課也和馬新武老師一樣,延展性特別的強,并不會局限于課本上的內容和例題,在對一個定理講解的時候,他會進行深入的延展,告訴大家這個定理在哪些領域具有什么樣的作用,這些定理對于后續的哪些知識和內容起支撐的作用。
這一點是陳羽最喜歡的,也是最享受的。
對他來說,趙大偉和馬新武兩位老師這樣的講課風格,無疑是無比適合的。
那些簡單的課本內容,他本來就不需要那些老師的講解,他自己就吃得很透了,他需要的就是像兩位老師這樣,對知識進行延展和更深入的分析,在聽兩位老師的分析和延展的過程中,他能夠開拓自己的視野和思維,能夠提升自己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但是對于其他的學生們來說,可就苦了。
尤其是那些通過高考考上來,本身在數學方面的基礎就比較薄弱,在入學之前又并沒有下苦功夫去做好提前預習的工作的學生,在聽到后面的時候,已經完全跟不上趙大偉老師的思維和進度,頭腦徹底的懵了。
即便是那些通過競賽上來的學生,也有不小的一部分學生在聽到后面的時候,開始跟不上老師的思維和進度,臉上的神情開始變得懵了起來。
而更讓那些跟不上的同學們感到緊張和崩潰的是,趙大偉和馬新武老師有一個不一樣的習慣,馬新武老師在講課的時候是幾乎完全不提問的,但是趙大偉老師則會時不時的提問一下!
這樣一來,那些聽不懂的學生們更是感覺壓力很大,精神緊刻都是繃得緊緊的,全都不敢有絲毫的走神,誰也不知道趙大偉老師什么時候會提問,會不會提問到自己。
終于,在將第一章全部
(本章未完,請翻頁)
講完之后,趙大偉老師停下了講課,在停下講課的時候,趙大偉老師臉上露出了一抹微笑之色的望向教室里的學生:“今天的課就到這吧,大家覺得我今天這樣講行不行?會不會太慢了?”
會不會太慢了?
老師你是怎么了?
水木大學的老師們怎么了?
怎么一個個的都對慢這個字好像有很深的誤會?
臺下的學生們全都感覺到要徹底崩潰了。
這么快的講課,趙大偉老師居然還問是不是太慢了!
“老師,我覺得你講得太快了!可以放慢一點嗎?”
一個通過高考上來的學生終于忍不住了,鼓起了勇氣,向趙大偉老師表達了內心真實的想法。
“是啊,老師,你講得真的太快了,講慢一點吧!”
這個學生的話音一落,立時便得到了一群學生的附和,他們都是在剛才聽課的過程中感覺跟不上的,或者是感覺聽得很勉強的,他們沒敢第一個站出來,但是在有人站出來后,立時便出聲附和了。
“啊?會太快嗎?”
趙大偉老師似乎完全沒想到學生們會覺得講得快,臉上的神色愣了一下,然后有些無奈的道,“我已經考慮到大家剛上大學,所以講得慢一點了,要是你們這都還覺得太慢的話,那我也沒辦法了啊,你們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進行課前預習了,另外,每節課課后多花一點時間進行鞏固吧。”
見那些學生們似乎還要發表意見,趙大偉直接道,“這個速度肯定是沒法更慢的,我們這門課是必須要在兩個學期學完的,后面還有太多內容了。”
“同學們,你們能夠進入我們這個班,基礎和學習的能力是絕對沒有任何問題的,正常情況下,是絕對不應該出現跟不上進度的情況的,如果你們出現了這樣的情況的話,那你就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什么原因了,是不是還沉浸在考上水木大學的喜悅之中,還沒有完全進入學習的狀態?又或者是其他的原因?不論什么原因,我都希望大家盡快調整好自己,進入學習的狀態。”
趙大偉語重心長的道。
說完之后,他不待其他同學們有什么反應,便直接收起話頭,開始布置作業,“接下來我布置一下作業,第一章課后的習題除了前面的三題,后面的全部都要做一遍,前面每小節的習題,我就不檢查了,大家自己做一下,建議大家一定要做,有助于理解和鞏固知識。除了潘益辰和陳羽同學之外,其他同學的作業下節課上課的時候交給我,陳羽和潘益辰同學就不用交作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