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羽點了點頭。
“對了,找你組隊的是交叉信息學院幾年級的學生?叫什么名字?我看一下我認不認識。”
馬新武遲疑了一下,又問一句道。
“大三的學生,叫李昌,之前參加象棋大賽的時候認識的。”
陳羽連忙道。
“原來是那小子呀,是他的話,那你就放心加入吧。”
馬新武的臉上的神色頓時一下舒緩了開來。
“馬老師你認識李昌師兄?”
陳羽愣了一下。
剛才他雖然回答了馬新武的話,但他并不認為馬新武會認識李昌。
水木大學說大不大,說小可真不小,整個校園的學生人數達到了三萬多,其中本科學生也有一萬多。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不管是哪個老師,也是認識不了幾個學生的。
但是現在聽馬新武這語氣,對李昌還挺了解的?
“嗯,他們這一屆有兩門數學課剛好是我帶的。”
馬新武簡單的解釋了一下,“另外,交叉信息學院和其他學院不一樣,人數很少,一共就兩個班,所以印象比較深刻。”
“原來這樣,馬老師,這位李昌師兄很厲害嗎?”
聽完馬新武的解釋,陳羽頓時釋然了。
馬新武說得不錯,交叉信息學院的名額是很少的,每年只招兩個班,一個班最多也就七十人,有時候只有五十人,也就是說一年也就一百多個學生,而且中間不進行插班招生,是不能夠在大學之后轉專業進入的,班上的人數都是很固定的。
另外,交叉信息學院的學生,基本都是來自各學科競賽的金牌或者是各省前三名的學生,連前五名都很少見的。
教過的老師肯定會對他們印象深刻一點。
“非常不錯,是個好苗子來的,我教的微分幾何課考了唯一的滿分,另外他去年發表了一篇很不錯的SCI論文。”
馬新武點了點頭,以一種少有的贊許的語氣道,“他的計算機功底非常扎實,大二的時候還獲得了編程和算法大賽的一等獎,即便是在交叉信息學院,他也算得上排得上號的優秀學生,要是找你組隊的人是他的話,那么你們聯手拿下個一等獎應該不是問題。”
咝!
原來李昌師兄這么強!
聽完馬新武的簡單介紹之后,陳羽不由得倒吸了口冷氣。
他之前只知道李昌來自交叉信息學院,但并不知道李昌這么強大,編程大賽,算法大賽都是一等獎,這都算了,在交叉信息學院都排得上號,這就有點恐怖了。
要知道,水木大學的交叉信息學院人數雖少,但是一直都有水木大學最精英的說法,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半國精英在水木,水木精英在交叉,這句話略顯浮夸,但是也在某種程度上能夠說明交叉信息學院的競爭有多激烈,在交叉信息學院,別說想要考進前十名,僅僅只不想考倒數第一都是很難的事情。
既然這樣,那還猶豫什么呢。
結束完和馬新武的通話,陳羽馬上便在微信上給李昌發了一條信息,答應了加入李昌的隊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