鄅都皇城北閣殿雅一帶。
這是端皇氏族特地在皇城里設置的一處供屬皇族直系一脈居住的地方,最初李氏始皇設立這個地方的目的,只是為了區分皇室尊王與平民封王的區別和鞏固自己皇族在世人眼中的威嚴而設。
因為,通過皇城的阻隔,皇室尊王便不會如同平民封王一樣,需要經常暴露在自己領土的平民視線當中。
而這個東西,會間接在思想上,給那些平民設下了一個潛意識上的迷糊烙印,就是皇室總是神秘的,高不可攀的。
這讓人們在心理上覺得,遠在鄅都皇城內的皇族就代表著血脈的崇高,權利的不可逾越,皇室所下達的命令,就是絕對的權威。
因為人們總是對未知產生畏懼,而畏懼的心理就讓他(她們的行為,在不知不覺中,遵守了皇統治下的秩律。
當一個人產生了這種行為,他(她便會間接的影響到其他(她人,當有人說出了這個命令是不正確的,那其他(她認為是正確的,便會為自己的答案找借口,而事先喊出口號的那個人,便會成為人群中的異類。
不用皇室親自去處罰他(她,自然就會有自稱正義的民眾,為其所信仰的帝國,所遵循的鐵律,懲戒這個帝國的逆命者。
這種平民懲戒是非常恐怖的,因為它是源自于一種精神上的折磨,禁戒,它無處不是在排斥你,它無處不是在封禁你,它,無處不在。
有時候,它甚至要比皇城底下那座山魔禁獄,還更要令人恐懼。因為摧毀一個人的精神,遠比折磨他(她的**要來得更加有效。
當然,這種方法雖然非常的適用于統治,但是,卻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帝國本身,必須由一個非常賢明的君主所領導和帝國的經濟必須要跟上時代的發展。
因為,只有在一個相對開明的君王的統治之下,這個帝國的社會秩序才能相對穩定的運行,生活在帝國底下階層的民眾,才不會對這個開明統治下的社會,產生一種莫名的厭倦。
第二個前提,只有帝國的經濟跟上了時代的發展,民眾的生活質量,才能得到一個普遍的提高,民眾在看待其他優越的大勢力的生活環境的時候,才不會形成一種對比的落差。
而只有在滿足以上條件,也就是生活的基本需求得到了保障的時候,人們才會更多的去思考生存以外的事情,只有當你的存在,使得生存不再成為人們心中的障礙的時候,人們才會對你這個統治者的政策,產生信服,產生一種類似宗教化的信仰。
當這種信仰產生之后,人們才會自覺的去遵守你所頒布的鐵律,人們才會自覺的去維護,你所倡導的秩序,人們才會將你的命令,視為一種權威。
其實縱觀歷史,你去探尋一個國家存在的意義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一個長存的國家存在,更像是統治者與民眾之間所達成的某種利益合作,彼此給對方好處,彼此又讓對方過的更好。
如果不是依靠著這種強大有力的利益鏈條,單單是靠一個帝國本身的強大與文化魅力,永遠都是無法長久的統治著這樣一個龐大的國家,因為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么力量,是可以永恒強大、永遠傳承下去的。
就像是恒星一樣,因引力而形成,又因引力而最終坍縮毀滅。當帝國不
(本章未完,請翻頁)
再應他(她的利益者要求,帝國便會被它的利益鏈所毀滅,這與恒星,是完全相同的一個道理。
所以,歷代以來,端皇每一任的統治者在選任之前,總是要經過條條帝律的約束,而在上任之后,又都會給自己統屬的底下階層,許下一個帝國承諾,代表自己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代表自己所存在的一個立場。
不得不承認,端皇氏族走到這一步,已經逐漸喪失了一種屬于始皇帝國的霸道之氣,反而是越來越靠近書硯閣的那套統治標準了。
但最后不管怎么說,統治者要求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要鞏固自己的統治,無論用何種方法。
既然組成這個帝國的元素,喜歡這種統治模式,那作為統治者的存在,自然就要找尋這種模式的合理性,然后結合帝國的意義,去完善推行。
這或許就是時代變化的魅力所在吧,即使是最強大的君王,也不得不在這種歷史的潮流下,低下自己高傲的頭顱,為自己的超級帝國延續一些壽命。
“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