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第一個念頭是這樣,可又覺得,相較于直接打“四戰”,開個會挺好的。
正想著,忽地打個激靈,抬頭去看太陽,見其毒辣依舊,但這不是重點。
魔方分明看到,太陽東側區域,出現一個巨大的半虛無的光邊,好像是科幻圖景中常見的極度靠近地球的巨大行星輪廓。
最外圍淺白,越往里面顏色越是快速變深,外層小部分還與天空趨同,可內里大部分都呈現出讓人不自覺屏息的極致深藍。代替天空,成了為了承載日輪,以及那些扭曲樹干枝葉的背景。
魔方從沒有親眼見過,但從“羅李體系對抗”這個基本事實入手,自然就聯想到了一個可能性。他也聽很多人描述過這樣一個概念:
深藍世界。
“邪神”羅南正在觀察,因“深藍世界”開始活躍,“披風下的三只貓”非同尋常的狀態變化。
也僅僅是觀察而已。
他可以從中驗證很多時空架構的細節,卻只能是細節,這一方時空注定無法繞開“破爛神明披風”的信息編輯邏輯,一旦繞開,就有可能陷入到真實與虛無混淆的爛泥塘里。
正因為如此,羅南對“外地球”那邊的關注度還要更高些。
至于“天照凈土”那邊,大致吊著就好,反正李維也沒真正出手的意思。
他要感謝“開墾團”的宛媿女士。
這讓他順理成章聯想到黑日教派那位“引導專員”蒙婉。不管是否是那邊分身相見,也不管是否另有所圖,那種爽利直接又慷慨大方的性格還是挺好的。
因為那位的“支持”,羅南“神明之路”的第一階“成名”,在幾乎毫無根基的外地球,輕輕松松跨了上去。
想要成就神明,注定與低調無緣。
所謂“成名”,就是廣大智慧生靈相對于神明的某種認識。
當這份認知基本成形,以其為中軸的“小棍子”轉起來,牽拉各路信息,編織出一團有意義的結構,哪怕是“棉花糖”呢,“見習神明”才有了起碼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才能進一步經營出信眾,得到信力反饋,
當然,羅南情況特殊,基礎建構要更靠前。
他是讓“祭壇蛛網”先一步粘連交織,將“外地球”二十億人接入網絡,所以反饋要多出兩波:
無指向的情緒濁流吃一波;明確對應再吃一波;然后才輪到信力……但到信力這一步前,羅南基本上就已經吃飽了。
這就讓他和“神明路線”上大部分新手和菜鳥,產生了明顯分化。
“見習神明”初始階段,神明對信眾的素質往往不做要求,愚夫愚婦可能更好管控。
可在羅南這邊,則希望大家更清醒些。
這與道德理念無關,而是有更現實的考慮。
歸根結底,羅南已經建構起了“云端生物腦陣列”。
現階段,“祭壇蛛網”上的人們是否對他頂禮膜拜也還罷了,對基礎事實有無認知和理解,還是更重要些。
若大家都知道了“內外地球”,都具備關于修行的概念,都有各領域的專精技能,那么面對一些復雜事件時,人們自身流轉的思維,就能讓羅南省很多力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