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泰玉還是先交了錢,嗯,先完成了“二次捐助”。
這種金錢往來,肯定要趁著慈善活動還未結束,趁熱打鐵,造成證據……聲勢才行。
脫卸掉防護服和裝甲,重新回到前庭的泰玉,贏得活動參與者、捐助受益者的一致贊賞和掌聲,以及攝像師被迫加班的鏡頭。對此他倒很從容,配合著完成了相關流程,也不影響思路切換到實驗模式。
和宮周一起,又拋下那些“戲臺”上的人們,說著話往“榮軍院”建筑里去。
在外人看來,他們確實聊得頗為投契。
“參與實驗人員,還是以《脊界圖景》的相關人士為主,先匯總還原相關信息。畢竟,實驗目標可以長遠,但先有點兒成果,才好爭取后續支持。”
“實驗地點就設在‘強化加持區’,避免出現不可控的后果。但如果實驗有進展,也需要有備用的場地,以避免后續的干擾,我還是對那里的‘制式陣列’不太放心……你們也對我不放心吧?”
“再然后,我可以先通報一下實驗設計,宮周校官你的通真和構形科目水準怎么樣?”話是這么說,泰玉卻不等宮周回應,自顧自憑空畫出一組頗是復雜的三維構形,在空氣中留痕,“這是根據一種某‘救生艇’物理設計改造的觀想構形,也是與‘制式陣列’類似性質的集體構形,迭代了不少次,所以看上去和原版相差甚遠,我叫它‘庇護所’。”
這是一個頗具宗教意味的名字,宮周下意識側了下頭,往還沒有離太遠的“萬神殿禱告大廳”瞥了眼。
泰玉會意:“有點兒那個意思,但主要還是互相扶持之意。實驗過程呢,就是讓參與實驗人員嘗試以意念摹畫,加入到集體構形的框架里,形成合力,以開始下一個階段。”
“下一階段是‘大通意’嗎?”
“嗯,還不是,需要做一下校準。”
泰玉還想解釋,宮周搖頭:“符合要求的一些人,已經沒有精準控制意念的能力了。”
“我可以幫忙引導。”泰玉不覺得這是問題,“就是昏迷狀態或有嚴重認知障礙的,理論上也可以。”
“你還擅長精神側手段?那為什么不去當祭司?”
宮周說完才發現,這個問題,他分明已經問過一次了,不等泰玉回應,他就擺手:“不用講了,現在選人,然后進行就成。”
“呃,這么爽快?”泰玉倒是有些驚訝了,“我之前沒好意思說,宮周校官,現在‘榮軍院’的大領導是升武校官,你要不要請示一下?”
頓了下,泰玉又問:“說起來,冉鳴先生說,今天升武校官會在現場,怎么沒見他人影?”
“他就在那兒。”宮周微抬浮腫下頷,點的就是禱告大廳,“今天有人來訪。”
“萬神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