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南眼下便想到了四條,至少四條。
第一個,當然就是“磁光云母”本身不可思議的能力。不論是通過靈魂磁化實現集群控制的“磁化”,還是任意拼接個體形成魔物兵團的“縫合”,又或是穿透時空壁壘引入域外奇種的“界門”,都是匪夷所思的強大手段,就算是目前的幼體還很難真正實現“完全體”的威能,只是研究的過程,價值就不可估量了。
第二個,其實是福禍相依。控制磁光云母,保持密切聯系,固然對羅南形成了新的壓力,但反過來他也可以利用這份壓力,進一步“透視”當下形神結構的缺陷。要說羅南有建構“完美體”的經驗和通盤設計,對那些基本缺
(本章未完,請翻頁)
陷也算門清,然而能夠看得更透,探得更深,找到更合理的解決方案,些許風險又算什么?
第三個,也是比較有趣的,卻已經體現在羅南正被霧霾所籠罩精神領域之上。在那片由“日輪絕獄”與“孽毒污染”規則對抗而形成的混沌中,烏沉鎖鏈與魔符忠實映射著“日輪絕獄”的規則,鎮守其中。而獨立于其外的、由那部湛和之主屬名的大部頭著作之力統攝而成的“霧氣殿堂”之內,屬于磁光云母的形象越來越清晰。
而且,它居然具有某種連帶效應,羅南在中繼站所見的那些“域外種”都變得更清晰了,特別是那只影蠊,鮮活到好像隨時都可能掙破虛空,跳躍出去的樣子。具象的個體也還罷了,最關鍵的在于,隨著個體的存在性凸顯,原本羅南對于中繼站相對模糊的空間結構認知,多出了很多參考維度,既往的思考結果,正變得愈發清晰起來。
毫無疑問,“制造一個假位面”這種典型的“羅南式簡單問題復雜化”的思維模式,隨著積累的增長,實現的可能性正越來越大。如果再借助“內宇宙”模擬器的話……
嗯,受過載壓力的影響,那玩意兒還在待自檢修復狀態。
還好,羅南用其他方式,給自己爭取了時間。如果僅對不久之后的高層會議上那可能的威脅來說,一個“位面”已經不是必要的籌碼。
可羅南不會降低對它的要求,因為,這是針對深藍世界、針對李維的最好工具之一。
還有,第四個好處,羅南已經在當前就已經開始部分體驗的,磁光云母那種廣域的、高層級的感知……一角。
坦白說,羅南還沒有搞清楚磁光云母的感知是怎么回事,看上去與電磁力相關,但又僅僅是表象的東西。畢竟知識儲備不足,感應層次太低、范圍太窄,就算是磁光云母對他完全放開,也有大片的未知。
這是人類自身的存在形式所限定的。
按照地球現階段的研究,人類目前所能夠感知、觀測到的存在形式,只占宇宙全部存在形式的4%左右。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對宇宙觀測的進一步深入,這個比例可能會持續下降,而不是上升。
能力者的精神感應模式很大程度上突破了這個上限,但受限于自身先驗的感應器官限定,以及長期以來的感應經驗,對增加的那一部分,也很難做出充分的解釋。否則,“通靈者”這種玄乎的能力,又由何而來?
現在,磁光云母為羅南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精神感應載體,那種廣度和深度,是人類生命在一個較長的自然進化進程中,幾乎不可能觸及的層次。羅南自身的能力,很大程度都根植于其感應能力,正好可以憑借這個新載體、新平臺,實現新的突破。
相比之下,以水分子結構為載體的靈魂披風,終究受限,缺乏普適性。在地球這種生命豐富的環境中還無所謂,一旦上升到星際范疇,必然會變得捉襟見肘……
為啥會想到星際呢?
羅南抬頭,頭頂上只有濃重云層覆蓋下的無盡夜幕。
當然,在旋轉的地球上,日夜同存是必然的形式。在東西經180度線左右的豪華游輪行駛于夜幕之際,位于太平洋西側的東九區,三個小時的時差,使得這里正處于日落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