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2bncg"><div id="2bncg"></div></input>
    <video id="2bncg"><dfn id="2bncg"></dfn></video>
  • <video id="2bncg"></video>
        1. <source id="2bncg"><menu id="2bncg"><kbd id="2bncg"></kbd></menu></source>

          <b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b>

          <source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source>
          <video id="2bncg"></video>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大明崇禎第一權臣 > 第二卷 終章 千夫所指東林黨

          第二卷 終章 千夫所指東林黨(1 / 4)

          東林黨并非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政黨,而是一群有著相同政治主張的文人組成的一個松散團體。

          東林黨的政治主張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強烈要求改變宦官專權亂政的局面,主張“政事歸于六部,公論付之言官”;

          第二,竭力反對皇帝派遣礦監、稅使到各地進行瘋狂掠奪、橫征暴斂,主張既重視農業,也重視工商業,要求惠商恤民、減輕賦稅、墾荒屯田、興修水利;

          第三,反對屢見不鮮的科舉舞弊行為,主張取士不分等級貴賤,按照個人才智,予以破格錄用;

          第四,加強在遼東的軍事力量,積極防御后金的進攻。

          總結起來,就是這四點政治主張,那么東林黨怎么就成了千夫所指的無恥文人了呢?

          第一點應該是無可厚非的,歷朝歷代因為宦官專權而天下大亂甚至是王國的例子屢見不鮮,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在皇宮門口豎了塊鐵牌,刻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后面王振和劉瑾也用實際行動證實了宦官專權亂政有多么可怕。

          第三點應該也沒錯,科舉舞弊肯定是不對的,舞弊手法一般都是賄賂考官,以求功名,這樣考上來的官員,首先不說他的能力如何,就最基本的廉潔奉公他們都很難做到。

          第四點那就更不用說了,后金都打過來了,還不加強防御,難道想亡國嗎?

          東林黨之所以被千夫所指,重點應該就是第二條了,他們反對皇帝派遣礦監、稅使到各地進行瘋狂掠奪、橫征暴斂,要求惠商恤民、減輕賦稅。

          傳聞,東林黨反對收礦稅和商稅,使得國家財政入不敷出。

          很明顯,這是在斷章取義,或者說,實在故意造謠。

          他們是反對派遣礦監、稅使到各地進行瘋狂掠奪、橫征暴斂,不是反對收礦稅和商稅。

          他們為什么反對派遣礦監、稅使呢?

          這個跟萬歷朝后期的太監貪腐有很大的關系,所謂礦監、稅使其實就是太監,據史料記載,太監充當礦監、稅使,貪腐起來嚇死人,他們基本上是收九繳一,也就是說,收上來的稅賦,他們只上繳一成,其他九成全被他們給貪了!

          這個并不是空口說瞎話,《明史》和很多其他史書上都有相關記載。

          比如,萬歷中期的廣東稅監李鳳的貪污冠絕整個萬歷朝,據揭發,他明取暗索,十不解一,他府中金玉珠寶堆積如山,玲瓏異物充塞其門,他貪污的白銀達到五千萬兩之巨,其它珍寶還不計其內。

          又比如,陜西稅監中官梁永(原皇宮御馬監監丞)以欽差自居,假借巡視之名,橫行霸道,劫掠各地富裕城鎮.荼毒陜西,時梁永將搜刮的金銀財寶,以十分之一進貢神宗收用.十分之九派親信護送至京.由家轉接收藏于京郊,其收藏金銀財寶的庫房多達十余間。

          再比如,萬歷二十九年,內監孫隆到蘇州充任稅監,他勒令除已征稅外,每機加派白銀三錢,絲織品每匹加銀三分,用以自肥,機戶因此停工,幾千織工染工失業,生活無路的織染工匠兩千人集結于玄妙觀,掀起了一場民變。

          這些礦監、稅使派到地方上橫征暴斂,瘋狂掠奪,難道不應該反對嗎?

          這些,畢竟是有史料可查的,一戳就破,所以,后面傳聞又發展成東林黨包庇地主豪強,為富商巨賈爭利,反對收稅。

          這個是很明顯的混淆視聽,指鹿為馬。

          首先,不管是礦稅還是商稅,東林黨都沒有反對收,只是反對派遣礦監、稅使。

          然后,東林黨要求惠商恤民、減輕賦稅,這個稅賦并不是光指礦稅、茶稅和鹽稅,也包括田賦。

          最后,最重要的一點,挖礦的也是平民百姓,種茶的也是平民百姓,煮鹽的還是平民百姓,減輕礦稅和商稅怎么就變成包庇地主豪強,為富商巨賈爭利了呢?難道礦是豪強去挖的,茶是地主去種的,鹽是豪強煮出來的?

          文人有時候的確很可怕,當他們斷章取義,扭曲事實,誣蔑文人的時候,全然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是文人。

          沒有最可怕,只有更可怕,到后面的傳聞更為可怕。

          什么魏忠賢才能救大明,東林黨是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明朝之所以滅亡,就是因為崇禎皇帝殺了魏忠賢,沒人收拾東林黨了!

          首先,這個傳聞最說不通的地方在于,大家都知道,魏忠賢不是崇禎殺的,他是自殺的,崇禎皇帝殺了魏忠賢這種謠言竟然也能造出來!

          造謠者大概明白,不管是誰,只要稍微看一眼史料就會戳穿這個謊言,所以,后面他們又來了一個乾坤大挪移。

          他們將萬歷朝東林黨反對派遣礦監、稅使到各地進行瘋狂掠奪、橫征暴斂,挪到崇禎朝,變成了東林黨反對收稅。

          他們將天啟初年東林黨掌權也挪到崇禎朝,造成了崇禎朝就是東林黨的天下,崇禎皇帝的圣旨都出不了宮的假象!

          東林黨反對收稅,前面已經說過了,純屬斷章取義,混淆視聽,指鹿為馬。

          然后,來看看崇禎朝到底是不是東林黨掌權。

          明朝從朱元璋罷免宰相開始,實行的是內閣輔政的制度,也就是說,要掌權,最起碼要掌控內閣。

          最新小說: 不做女主做系統 特種兵:開局打爆一個連 紅樓潛龍 三國時期之神界外傳 明末:從游秦淮河開始 登基吧!大王! 紈绔小將軍 帝國大閑人 煙冥望阡陌 亮劍:不裝了,是我在輔佐李云龍
        2. <input id="2bncg"><div id="2bncg"></div></input>
          <video id="2bncg"><dfn id="2bncg"></dfn></video>
        3. <video id="2bncg"></video>
              1. <source id="2bncg"><menu id="2bncg"><kbd id="2bncg"></kbd></menu></source>

                <b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b>

                <source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source>
                <video id="2bncg"></video>
                最近免费观看高清韩国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