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宋應升終于忍不住問道:“王大人,他們入仕不是應該從縣令做起嗎,怎么會是六部司務、提舉、大使這些小官?”
王承恩微笑著解釋道:“他們都是監生,當然得從**品的小吏做起,你可得好好教導他們,有恩公這層關系在,他們只要干的好,成就不一定會比進士出身的官員低。”
王承恩所說的恩公就是曹化淳,這個宋應升倒是清楚,這三位跟曹化淳又是什么關系呢?
難道是曹化淳的親戚,不應該啊,曹化淳可是宮里的大太監,按上任大太監魏公公的套路,只要是親戚,出來最少正一品的右都督,伯爵侯爵那更是隨便封,怎么會去做**品的小吏呢?
他頗為不解的問道:“這三位是曹公公的親戚?”
王承恩點頭道:“是啊,他們都是曹公公的侄子。”
我的天,侄子!
宋應升難以置信的問道:“親的?”
王承恩認真的點頭道:“當然是親的。”
宋應升聞言,目瞪口呆,這又是怎么回事,親的還讓他們去當**品的小吏,魏公公的親侄子,根本不用讀書,一個從右都督一路升到太師寧國公,一個從右都督一路升到太子太保東安侯,怎么到曹公公這里,送到國子監讀書不說,出來還要做**品的小吏!
曹德福三兄弟可沒感覺自己天生就應該當公侯,他們都是那種典型的農戶家的孩子,感覺能讀個書,當個小官就了不得了,對宋應升這個吏目師傅那也是恭敬的不行了,他們是真想和宋應升學點東西,回去好好當打雜的。
宋應升這個不適應啊,曹公公的侄子跟他學打雜,這事,怎么想,怎么感覺怪異啊!
一行人就這么稀里糊涂的去了,張斌卻還在那里悶頭處理公務,直到下午,他把手頭的公務處理完,這才讓人招來了陳子龍等人。
陳子龍他們應招而來,不過卻不是三人,而是六個,一一見禮之后,張斌才知道,這三人也是松江府的舉人,分別是杜麟徵、周立勛和彭賓。
張斌先沒問這三人來干嘛,而是親切的問陳子龍他們三個道:“懋中、彝仲、復齋,這兩年可曾用功,明年會試可有把握?”
三人互望一眼,用眼神推舉出陳子龍代為回答道:“學生謹記恩師教誨,每日苦讀不贅,如若不出意外,應該沒有多大問題。”
意外原本是有的,他們三人因為參加復社,被閹黨余孽溫體仁等人給陰了,連續兩屆會試都名落孫山,像陳子龍,好好一個“明詩殿軍”,狀元之才,考了三次才中了個三甲,徐孚遠更是終崇禎一朝,都沒有考上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