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霸主大明帝國和歐陸海上霸主荷蘭之間的決戰終于開始了,這是一場不可避免大戰,因為荷蘭東印度公司要控制大明甚至整個遠東地區的貿易權,大明豈能答應!
歷史上,大明也沒答應,同樣,荷蘭人也來了,他們認以為有先進的火炮和性能優異戰艦就能讓大明屈服,大明怎可能屈服,崇禎六年,料羅灣海戰,內憂外患,天災不斷的大明同樣擊敗了海上霸主荷蘭!
當然,那個時候大明并沒有掐斷荷蘭東印度公司和東瀛的貿易,甚至連東番都沒收回來,所以,荷蘭東印度公司并沒有和大明拼命,只派來了十多艘主力戰艦和海盜劉香手底下的幾十艘戰船。
這次就不一樣了,張斌不但掐斷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和東瀛的貿易,還收復了東番,讓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整個遠東的貿易體系嚴重受損,利潤降低了一半還不止,荷蘭東印度公司都有點難以為繼了,他們不跟大明拼命才怪。
拼命就拼命,歷史上大明沒怕過誰,這個時候更不會怕。
布勞爾剛命令四十余艘超級戰列艦左右分開包抄上來,俞成龍立馬就明白了他的意圖,他這是要連著火的武裝商船一起轟!
四十多艘超級戰列艦,一輪側舷齊射那可是兩千多發炮彈,如果讓他們把這兩千多發炮彈傾瀉到兩百多艘車輪舸上面,估計很少有車輪舸能幸免,因為車輪舸,一兩發炮彈就能擊沉,兩千多發炮彈,只要有一兩成的命中率就能讓兩百多艘車輪舸全軍覆沒!
這個時候當然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手下被轟成渣,俞成龍立即下令,二十艘威遠戰列艦和十艘鎮遠巡洋艦同樣分成兩列,包住正在縱火的車輪舸,為他們抵擋炮彈,同時進行反擊。
一場真正的対轟開始了,雙方都是超級戰列艦,不過荷蘭人有四十五艘,而大明這邊只有二十艘。
“轟轟轟”,火炮轟鳴聲響成一片,雙方兩千多門火炮輪流開火,炮彈如同疾風聚雨般傾瀉,晴朗的天空中瞬間飄起數片烏云,無數炮彈在半空中相撞,天空中火星四射,就如同電閃雷鳴一般。
二十艘威遠戰列艦對四十五艘超級戰列艦,貌似是大明水師吃大虧了,數量連人家一半都不到,但是,大明水師裝備的都是后裝式佛郎機炮,裝填速度是荷蘭加農炮的三倍左右,也就是說,人家射一輪,他們能射三輪!
短短不到一刻鐘時間,雙方相互傾瀉了將近五千發炮彈,第一輪対轟就此結束,威遠戰列艦和是艘鎮遠巡洋艦仍然留在原來的位置守護著中間的車輪舸,而四十余艘超級戰列艦則開始轉出圓弧,掉頭準備下一輪齊射。
第一輪対轟,在傾瀉的炮彈數量上威遠戰列艦占據了微弱的優勢,因為他們是連射五輪,二十艘戰艦總共傾瀉了兩千五百發炮彈,而荷蘭人的超級戰列艦只能輪流發射一輪炮彈,總共也就兩千兩百多發。
不過,有一個問題卻無法避免,那就是中彈數量,二十艘威遠戰列艦和十艘鎮遠巡洋艦每一艘差不多都中了三四十發炮彈,而四十多艘超級戰列艦每一艘都只中了二十余發炮彈。